鲁迅|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六 )


《死》中的第五条遗嘱无疑是写给儿子周海婴的,他说:“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但不可以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
鲁迅的这条遗嘱一直被儿子周海婴牢记在了心里,长大后,自认为无甚才能的他选择了无线电专业,自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他从事了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无线电专家 。
鲁迅|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文章图片

鲁迅之子周海婴晚年
《死》中的第六、七条遗嘱表面看是给许广平和儿子,实际上却更像他写给天下人的:
“六、别人允许给你的事物,不要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不和他接近 。”
而这两句话若进一步解读便是:六,不要对自己、他人、世界抱任何期待;七,远离伪善、道德绑架、假宽容的人 。
没错,遗嘱的最后一条,实际是鲁迅在骂人,他在间接骂这个世界伪善、道德绑架、假宽容的人 。遗言都如此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整个中国必定只有被称作“民族魂”的鲁迅了 。
鲁迅死后,被安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 。葬礼的那几天,上海有数万人自发前往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遗容、送葬 。
鲁迅|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文章图片

鲁迅葬礼
关于鲁迅的葬礼,后来的叶圣陶曾在《相濡以沫》一文中写道:
“一个个自动组合的队伍,擎起写着标语的旗子或者横幅,唱着当时流行的抗敌歌曲或者临时急就的歌曲,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墓地,大家动手铲土,把盖上‘民族魂’的旗的鲁迅先生的棺材埋妥 。这样的事,上海从未有过,全中国从未有过了 。”
“四面八方汇入的民众”、“标语”、“抗战歌曲”、“铁锹铲土”、“旗子”,这些元素无疑让鲁迅的葬礼充满了战斗性 。这样的葬礼,大概是最符合鲁迅之脾性了 。
林语堂在《鲁迅之死》的悼文中曾这样评价鲁迅: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
林语堂的言外之意是:鲁迅实际并非文人,而是一个为国家、民族而斗的战士!
鲁迅|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文章图片

鲁迅死后的面模
在这篇悼文的末尾,林语堂叹道:
“(他)呵的一声狂笑,复持宝剑,以刺世人 。火发不已,叹兴不已,于是鲁迅肠伤,胃伤,肝伤,肺伤,血管伤,而鲁迅不起,呜呼,鲁迅以是不起 。”
【鲁迅|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林语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与其说鲁迅是病死的,当不如说“他是战死的”!因为,他之真正的死因,便是战斗无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