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胡适母亲:17岁嫁47岁丈夫,23岁守寡,遵遗嘱培养儿子成才( 二 )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术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
送走胡适对已经丧夫的冯顺弟而言,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牺牲 。胡适就这样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从冯顺弟的生命里分离出去了 。这种分离,是成功 。
十几岁是正值叛逆的时候,这期间的胡适果然如她母亲担心的那样:曾经堕落过 。
根据后来胡适的《藏晖室日记》记载,期间的胡适结识了一帮狐朋狗友,他每日与他们打牌喝酒吃喝玩乐,而且他还经常在他们的影响下看戏……
根据《藏晖室日记》的统计结果,胡适曾在59天时间里累计打牌16次,喝酒14次,进戏园、捧戏子19次 。
这样的胡适,用“五毒俱全”来形容,当不为过 。
文章图片
后来的胡适还因醉酒殴打巡捕被逮捕,这次事件让他落下一身伤的同时,也让他被迫停学同时不得已辞了华童公学的教务 。
事发后,胡适在极度的落魄中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真正的成长从来是在回头总结时 。这是胡适第一次回望自己近20年的生命旅程,这一回顾,他对母亲的感情便也完全不同了 。不久后,胡适提笔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信里他告诉母亲:自己将去考取留美庚款官费生 。
信寄出后,胡适果然一心备考 。备考期间,他一直沿用母亲幼年时带他读书时的作息表 。因为胡适本身的学问底子深厚,加上备考充分,他顺利考取了1910年的留美庚款官费生,并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 。
儿子考上后,冯顺弟高兴极了,她甚至为此专门跑到祖宗祠堂去祭了一次祖 。
在回复儿子的报喜信里,冯顺弟叮嘱道:
“你到美国后,宜勤寄家信,每月至少必须一次,每年必照两张相片寄家,切勿疏懒……你此出洋,乃你昔年所愿望者,一旦如愿以偿,余心中甚为欣幸……一切费用皆出自国家,则国家培植汝等,甚为深厚 。汝当努力向学,以期将来回国为国家有用之材,庶不负国家培植之恩,下以有慰合家期望之厚也 。”
这封仅仅百余字的家书,后来成了让胡适回味一生的存在 。前往美国时,胡适便一直揣着这封家书,对他而言,这封家书有太多意味了 。
胡适留美期间,正是其母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 。就在送儿赴美这年,她的父亲金灶病逝,她家里的两个妹妹、弟弟也相继去世 。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胡家最后一个店业——位于汉口的酒盏也荡然无存 。
所有的打击,几乎一齐向冯顺弟涌来了 。而此时,本可作为其依靠的儿子却远在大洋彼岸 。重重打击面前,冯顺弟病倒了 。
病重期间,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业,冯顺弟还强撑着拍了一张照片备用 。她对家人说:
“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儿,当仍请人按月作家书,如吾在时 。俟吾儿学成归国,乃以此影与之,吾儿见此影,如见我矣 。”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间的冯顺弟已经做好了和儿子诀别的准备 。可此时,大洋彼岸的胡适却对此浑然不觉 。
冯顺弟病倒后,和胡适定有封建包办婚姻的江东秀竟不顾一切前来照顾未来婆婆 。在江东秀的照顾下,冯顺弟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
文章图片
胡适与江东秀
江东秀的出现,让冯顺弟在感激的同时,也确定这个女子会是陪伴儿子一生的最佳人选 。于是,病好后,她便开始在往来信件里催促儿子回家完婚 。
1917年5月,胡适通过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取得了博士学位 。7月,他回到了安徽绩溪老家 。
推荐阅读
- 我们这一代|农村母亲的新与旧:学会网购,节俭仍刻在骨子里
- 拓跋珪|史上最为残忍的皇位继承制度,儿子一当上皇帝,母亲就必须死!
- 张侯爷|明代奇案:稚童向老鼠喊母亲,知县慧眼,揪出一桩违背伦常的凶案
- 胡适|胡适怕太太是有道理的,毕竟媳妇为他做了这么多他没法做的事儿
- 胡适|年过七旬,执意娶她为妻,晚年身心疲惫,含恨而逝
- 胡适|落后未必挨打,愚昧一定挨揍
- 杨宇霆|胡适曾言:杨宇霆不死东北不失!那当年张学良为何要处决杨宇霆?
- 张翠屏|河北农民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一个黑匣子,揭开其隐藏40年的秘密
- 亨利六世|同样是处理母亲的私生子,秦始皇和亨利六世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 江冬秀|江冬秀写信嘱胡适:别让表妹做饭太辛劳,岂知表妹已睡在丈夫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