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宋教仁:曾以一己之力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却在31岁时抱憾而亡( 二 )


即使袁世凯设置了许多手段来阻碍他,并且还有共和党等一系列强劲对手的障碍 。宋教仁依旧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以及他的深得民心,国民党以压倒性优势大获全胜,取得了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胜利 。
宋教仁如愿大获全胜,准备组织内阁时,袁世凯致电宋教仁,让他前往北京参加国会开会礼 。而正当宋教仁走进上海火车站,准备前往北京时,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
宋教仁的死,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悲剧 。彼时他意气风发,准备一展宏图,却丧命于刺客之手,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但宋教仁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他在历史上的定位,作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他在历史书中,必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差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物"绝不是玩笑话,宋教仁先生对中国的影响非常之深,在死前是如此,在死后亦是如此 。
宋教仁|宋教仁:曾以一己之力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却在31岁时抱憾而亡
文章图片

宋教仁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便是政治方面 。在辛亥革命结束之后,袁世凯持兵自重,手握大权,革命派不得已把大权交给袁世凯 。而在另一方面,民主共和已成了天下人的共同观念,袁世凯也不敢妄自称帝 。如何通过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重新夺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了革命党人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
孙中山曾提出三项办法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其中包括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总统必须到南京受任以及总统必须遵守一切法律章程 。就是想要通过切断袁世凯与北方的封建势力,以此达到削弱袁世凯权力的目的 。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南北较量之下,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唐绍仪内阁解散,并且转而成为了由袁世凯所控制的陆征祥内阁 。孙中山所提出来的三项办法自然便破灭于现实当中,想要让袁世凯乖乖听命于革命党人立下的规矩,自然是不可能,而宋教仁却拥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
宋教仁|宋教仁:曾以一己之力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却在31岁时抱憾而亡
文章图片

相比于孙中山,宋教仁所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威力便比孙中山所提出来的"三项办法"要厉害得多 。宋教仁通过符合宪法,符合规矩的手段,一步步将政权集于政党之中,并且将其组建新的内阁,此举在实际方面,对袁世凯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袁世凯自己也说:"以攀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却厉害得多了 。"
也正是如此,在组建内阁的前夕,宋教仁会遭到暗杀,可见宋的做法的的确确对封建派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以至于要撕下自己的脸皮,使用暗杀这种手段 。
宋教仁的政治抱负也未能够实现,统一中国、民主共和,也成为了泡影 。而宋教仁也遗憾地成为了"差点彻底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 。"
宋教仁死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一触即发,双方从一开始的权力斗争到最后的武装斗争 。双方从一开始"二次革命"到后来的"护法运动",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年 。在袁世凯死后,军权被各路军阀所瓜分,中国再次分裂,并且陷入了十多年的军阀混战当中 。这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剧 。
宋教仁|宋教仁:曾以一己之力差点改变中国历史,却在31岁时抱憾而亡
文章图片

如若宋教仁成功将属于自己的政党内阁组建好,那么中国的政权便会重新回到革命党人手中,而袁世凯的元首变成了个空架子 。权力的集中也意味着稳定,便不会陷入到军阀混战的悲剧当中 。宋教仁的死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的确是一个大损失 。
此外,宋教仁的另一大贡献便是组建了国民党 。一个民主的国家,施行政党政治是其最根本的方面 。而宋教仁为了中国的宪政民主,建设中国的民主共和体制,以此来对抗封建势力,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