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宋教仁遇刺68小时:交代遗嘱,死后被拍两种遗照,凶案主使人被捕

1913年3月20日晚 , 上海沪宁车站(今上海铁路博物馆) 内似乎一切如常 , 人们丝毫没意识到:这里即将发生一场重大刺杀案 , 而这个凶案将成为整个民国的拐点 。
当晚10点 , 被尊称“中国宪政之父”的宋教仁和黄兴、廖仲恺等人抵达车站候车 。宋教仁此时出现在此 , 是因为他受了袁世凯的邀请 , 欲前往北京组织革命党内阁 。
宋教仁此时虽年仅31岁 , 却已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 , 国会选举后 , 他成为了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 , 很快 , 他还将成为责任内阁总理 。这样的宋教仁 , 在当时的民国政坛 , 如“明星”般闪耀 。
宋教仁|宋教仁遇刺68小时:交代遗嘱,死后被拍两种遗照,凶案主使人被捕
文章图片

黄兴
从宋教仁电文中的这句话可看出 , 他对刺杀自己的刺客有了基本判断:绝非私怨 。但他并不知道这个凶手受谁指派 , 他更不知道他们刺杀他的目的何在 。
换了一个略微舒服一些的姿势后 , 宋教仁继续口述电文 , 他接着讲述了自己从政以来的种种 , 他说:“从政以来‘重人道 , 守公理 , 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 。”
说到这儿后 , 他用那双仍旧发着黑亮光芒的眼睛看了黄兴一眼 , 良久后 , 他蹙眉忍泪道:
“今国基未固 ,  民福不增 , 遽而撒手 , 死有余恨” 。
说到这儿时 , 黄兴记完抬头再看宋教仁时 , 他的眼里噙满了热泪 。黄兴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隐痛 , 这隐痛 , 让他喉咙如被铅块堵上一般难受 。他和宋教仁革命情谊深厚 , 宋虽比他小了八岁 , 但他一直非常欣赏宋:他欣赏其人格 , 也欣赏其卓越的政治才干 。
黄兴对宋教仁寄予了厚望 , 他始终觉得:宋是能将中国引向共和的人 。
在此之前 , 宋教仁曾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并翻译了日本、欧美地区的宪政体系 , 也因此 , 他对责任内阁制的了解很深刻 。
宋教仁|宋教仁遇刺68小时:交代遗嘱,死后被拍两种遗照,凶案主使人被捕
文章图片

责任内阁制
而宋教仁即将组建的责任内阁制 , 其内核是让国家元首成为虚职 。这样一来 , 便可避免专制独裁 , 也因此 , 它并不被大总统袁世凯认可 。宋教仁此时最担心的也是袁世凯 , 一旦他去世 , 袁世凯将很可能实行独裁 , 这种局面一旦出现 , 大革命也将毁于一旦 。
但宋教仁此时虽对袁世凯抱持怀疑 , 却也同时对他抱有希望 。于是 , 他继续口述:希望袁“开诚心 , 布公道 , 竭力保障民权” , 使国家真正拥有“确定不拔之宪法” 。
说完后 , 宋教仁又抬眼看了看黄兴说道 , 若他(袁世凯)能如此 , 则自己“虽死之日 , 犹生之年” 。黄兴听到这儿时 , 眉头不自主皱了皱 。
21日凌晨两点 , 宋教仁遇刺3个小时后 。院方再次组织了五名外科医生对他进行第二次开刀 。这次开刀 , 他们对他的肠进行了缝补洗涤 , 并取出肠内的食物和污血 , 然后再次合上 。
手术中 , 宋教仁几度昏厥 , 但他一直以他顽强的意志力苦撑着 , 他的神志还算清楚 。黄兴、于右任等听他一直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我为了调合南北 , 费尽苦心 , 可是造谣者和一般人民不知原委 , 每多误解 , 我真死不瞑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