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二 )


传统车企|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文章插图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一口气公布了一百多条的招聘启事,绝大多数都是汽车方面的岗位。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小米就曾经进行过自动驾驶人才方面的招聘,而此次招聘,不仅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种新兴造车企业比较看重的板块,对车身、动力、NVH等多个板块的招聘也已经开始,这意味着小米造车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从招聘信息也不难发现,小米给到的薪资待遇颇为丰厚,以资深外饰设计师为例,有传统大厂资深工程师透露,在传统主机厂内,该职位年薪在35万元左右,而小米给到的薪资为42万元至84万元,极具诱惑力。而且相比过去那些需要融资、借钱新造车企业相比,如小米和百度这样的暂时“不差钱”企业,又可以打消很多人才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之前业界也一度传言,小米将挖走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高薪加股权据说花了10个亿。但后来胡峥楠在朋友圈进行了辟谣,除了康国旺接替胡峥楠担任吉利研究院院长外,目前没有最新的动态和消息,但这也传递出科技企业在造车上有钱,在人才上更舍得花血本。
传统车企|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文章插图
虽然小米暂时没有挖走吉利研发的“关键先生”,但吉利研究院人才的流失却是长久以来的现实。吉利研究院方面人士透露,新造车企业有钱,挖吉利的工程师直接工资翻倍,虽然外界很多人传言新造车不愿意用传统车企的人,但研发和技术岗位的人才依然非常吃香,毕竟他们都是体系出来的,把这些人才放到新造车企业中,对研发和产品的提升非常重要。
从抢投资到抢芯片,从抢电池到抢人才,这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汽车行业的新常态。
来自成熟车企的反击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汽车行业就这么大,资源有限,车企越来越多,每家分食到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少,人力资源就是最关键的一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成熟车企或传统汽车的高管和人才转投新造车企业,对这类车企有很大威胁,人才流失会造成他们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随着车企的“抢人大战”重启,汽车业人才大迁移乘风而起。来自招聘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发职位增长最快领域之一,同比增长103.53%。而另一家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企业招聘岗位数量、求职者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等岗位需求同比增幅超过1.8倍。
传统车企|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文章插图
不难看出,就算是已经走向成熟的新造车企业蔚小理们,对人才的渴求依然强烈。行业分析认为,专业的人才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企业不得不为未来的发展以及储备进行考虑。那么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或者说吸引更多新鲜的血液进入到体系内,成为摆在车企面前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传统车企,在面对新造车的冲击时,需要率先做出改变。不久前,长城汽车发布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分别向8,784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39,710.1万份,向不超过58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4,318.4万股。
传统车企|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文章插图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2020年和2021年两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总人数为10,669人,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6.89%。长城汽车表示,旨在通过构建创新的长期激励机制,形成全新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推动员工由“打工者”向“合伙人”转变,把“做工作”变成“干事业”,促进企业长期稳健发展。比如此前哈弗品牌总经理文飞升任高端新能源品牌沙龙智行CEO,建立核心骨干的晋升机制,这不仅仅是对员工个人的工作肯定,也避免了高端人才流失的危险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