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篇,善水者必溺于水,下场惨烈的投机者

在战国四公子中,楚国的春申君是比较特别的一位 。
首先从出身来说,和其他三位不同,春申君并非楚国的王室出身,而是辩士出身,以游学博闻、善于雄辩得到楚王的任用 。
其次,相比较于其他三位,春申君可是名副其实的权臣,其执掌楚国权柄将近二十五年,史书评价其“虽名相国,实楚王也” 。
相对于其他三位公子,春申君的下场最为惨烈,不仅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而且全家都被灭门 。
黄歇|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篇,善水者必溺于水,下场惨烈的投机者
文章图片

黄歇才告知秦昭王说:“楚太子已归,出远矣 。歇当死,愿赐死 。”秦昭王大怒,欲逼黄歇自杀 。
幸亏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他劝阻了秦王,其对秦王说:”而今楚王病重,太子回去必然即位为新楚王,其必然会重用黄歇,不如将黄歇放回去,以此交好楚国“ 。
秦昭王从秦楚结盟的大局出发,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
一飞冲天,执掌大权
这次冒死相助太子的举动,彻底改变了黄歇的人生 。黄歇回到楚国后,楚顷襄王病故,太子熊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 。
黄歇|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篇,善水者必溺于水,下场惨烈的投机者
文章图片

为了回报黄歇对自己的相助之恩,楚考烈王便任命黄歇为相国,封其为春申君,赐其淮北十二县 。
从此,黄歇成为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于一身,而考烈王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其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左右朝政,威名赫赫,如日中天 。
考烈王三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楚国,考烈王派黄歇领兵救赵 。在邯郸城下,赵军在内,楚、魏军在外,两面夹攻,大败秦军 。
并且楚国趁着秦、赵相持于长平之际,乘机夺取了鲁国的徐州 。
考烈王八年,春申君又乘势率军北伐,灭了历史悠久的鲁国 。通过援赵灭鲁,黄歇在诸侯中名声大噪,威望倍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
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 。
春申君黄歇也因而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名,被称为 “战国四公子”之一 。
黄歇|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篇,善水者必溺于水,下场惨烈的投机者
文章图片

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便春申君以 淮北靠近齐国,战事紧急为由向楚考烈王进言,自愿献出淮北十二个县的封地,将楚国的国都从陈县迁往淮北,以便于应对战事 。
楚考烈王接受了黄歇的建议,迁都于淮北的寿春 。
在献出封地后,黄歇请求楚王改封吴地,并对吴地进行了大开发,利用吴地的三江五湖之利,在吴地疏通河道、抑制水患、发展农业生产 。
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江南的经济取得到了极大发展,楚国的国力也得到一定的恢复 。
现在上海简称的“申”即来自于春申君黄歇,流经上海的黄浦江之前称黄歇浦,可以说黄歇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开发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
黄歇|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篇,善水者必溺于水,下场惨烈的投机者
文章图片

上海黄浦江
主次不分,亡国之因
春申君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楚国重振雄风,另一方面又因投机取巧加速了楚国的衰亡 。可谓是成也黄歇,败也黄歇 。
首先是,是春申君主次不分,在战略上犯了重大错误 。
楚国利用齐国衰弱、秦赵大战之际攻伐鲁国,使自己上陷于孤立,错失团结魏、齐共同话抗秦的机会 。
黄歇|战国四公子—春申君篇,善水者必溺于水,下场惨烈的投机者
文章图片

邯郸之战结束后,站在楚国立场来看,此时应抓住难得的有利时机团结各国,以对抗秦国的崛起,但黄歇心中始终有畏惧秦国,不敢将兵锋指向秦国,反而去攻伐鲁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