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胡适之子胡思杜:36岁自尽,自杀时无妻无子无父无母,十分悲凉
若是要论起民国文学思潮中的领军人物,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胡适应该也能被算在其中,可惜胡适次子就没有胡适这般好运,不但一生未曾与人结为秦晋之好,三十六岁时就亲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且自尽之时,身旁也无家人陪伴,堪堪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用我们如今的眼光看待,三十六岁正处于一个男子最好的年华,那么胡适之子胡思杜在他那短暂的一生当中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苦与不堪以至于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
文章图片
局势陡转,执意留下
1948年12月,北平局势翻涌,解放军兵临城下,胡适坚定了内心选择:离开大陆,去往美国 。可在此时,次子思杜却不愿随着父母一同前往美国,执意留在北平 。
见儿子如此执拗,胡适也只得尊重他的决定,而母亲江冬秀心下伤感,不愿与骨肉分离,但最后也还是给胡思留下了一些金银细软,只说若是儿子与别家姑娘看对眼,这些金银细软怕是也能派上些用处 。
大概这时,胡适夫妇也未曾想到,这是见次子的最后一面了罢 。1958年,胡适夫妇决意定居台湾,终生未回北平 。而这也就是胡思杜自尽时,父母亲也未能在身旁陪伴的原因 。
为求自保,痛批父亲
新中国成立之后,胡适却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人民的敌人”,胡思杜由此受到牵连,或许是为了自保,胡思杜竟做出“大义灭亲”的壮举,在报刊上发布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厉声斥责父亲胡适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等等粗鄙之语 。
此文一出,在国内外也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自然连胡适都知晓了次子干出的惊天壮举,或许是怕别人看了笑话去,胡适对此事仿若置若罔闻,只是将关于此事的报道贴于日记当中 。
都说大义灭亲是个褒义词,只不过在那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似乎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胡思杜做出此举,内心怕也是不忍,只因情势所逼,但终究是伤了骨肉亲情,胡适怕是做梦也想不到,批判自己最狠的不是旁人,竟是自己花费诸多心血,盼有所成的小儿子,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
文章图片
影响甚大,婚姻未果
饶是胡思杜坚定不移地与父亲划分了明确的界限,可在别人看来,你胡思杜仍旧是敌人的后代,依旧是被人所不齿的 。如此也就为胡思杜一生未曾与人婚配埋下了伏笔 。据传,胡思杜曾有一个在贵阳的女朋友,但不知是何缘故,最后两人也落得个分道扬镳的结局 。
而由于胡适后代这个特殊的身份,也就没有人愿意将掌上明珠嫁于胡思杜 。就算是相亲,在知晓胡思杜的出身之后,也只能敬而远之,生怕被有心人给指摘了去 。而这也就是胡思杜一生孤苦,无所依靠的原因之一 。
这是时代的悲剧,同样,我们也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于那些将胡思杜拒之门外的人横加批判 。倘若易地而处,相信大多数人也无法真正摒弃胡思杜这一层绕不过的出身,毫无芥蒂地接受他吧 。
文章图片
希望破灭,含恨自尽
1957年,又一政治运动卷土重来,情路多舛的胡思杜本想在事业上大展拳脚,趁着“鸣放”的浪潮,向所在的院部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可谁知提出的意见还未被采纳,他就遭到了当时的反右积极分子的严重打击,至此,胡思杜被牢牢钉上了右派的标签 。
现实的残酷与内心的愤懑每时每刻都在胡思杜的内心来回撕扯,被视为右派份子的他终究因不堪忍受他人无休止的辱骂与批判,终于选择在1957年9月21日的夜里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三十六岁,自杀时无妻无子无父无母,十分悲凉 。
推荐阅读
- 刘炽平|腾讯实习生为何敢提“建议”?传其为天士力副总之子
- 梁启超|最狂肇事者,撞伤梁启超之子后,扔下名片开车便走,结局如何?
- 胡适|胡适怕太太是有道理的,毕竟媳妇为他做了这么多他没法做的事儿
- 胡适|年过七旬,执意娶她为妻,晚年身心疲惫,含恨而逝
- 胡适|落后未必挨打,愚昧一定挨揍
- 杨宇霆|胡适曾言:杨宇霆不死东北不失!那当年张学良为何要处决杨宇霆?
- 江冬秀|江冬秀写信嘱胡适:别让表妹做饭太辛劳,岂知表妹已睡在丈夫床头
- 谭咏麟|谭咏麟具有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怀,一切只因他是抗日英雄之子
- 胡适|胡适被鲁迅骂了10年,为何却从不还口?胡适晚年:鲁迅是我们的人
- 周武王|周武王刚去世,纣王之子就趁机复国,差点颠覆西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