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为什么宋太祖在皇位上只能传弟不传子,而宋太宗却能只传子呢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皇宫万岁殿内,赵匡胤一手拉着弟弟赵光义,一手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两人欢笑地说着什么 。
可到了第二天早上,赵光义就宣布赵匡胤驾崩了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享年49岁,谁是赵匡胤的继承人?
宋太祖|为什么宋太祖在皇位上只能传弟不传子,而宋太宗却能只传子呢
文章图片

周世宗柴荣
赵匡胤随柴荣北伐,打败守将姚内斌,又把数千名契丹骑兵打得落荒而逃,平定了关南 。随着战功不断,赵匡胤的官位也扶摇直上,成为了柴荣的心腹 。待到柴荣病重时,赵匡胤的权势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
心腹终于成为了心腹大患,赵匡胤学习郭威的套路,欺人孤儿寡母,建立了大宋皇朝 。在宋朝他绝不允许出现第二个赵匡胤,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就有了培养弟弟的行动 。赵匡胤在儿子幼小的情况下,曾考虑传位给自己弟弟 。
一方面他考虑到不能重蹈主幼国灭的覆辙 。赵匡胤的皇位来的看似容易,但他这一路的厮杀并不容易,是一路流血九死一生搏来的,加上五代造反频率高的惊人,赵匡胤眼见耳闻因帝幼而大权旁落,悍将臣子谋朝篡位就像玩似的,皇帝身死国灭的事件层出不穷,因而他在选择皇位继承人上是非常慎重的 。他想壮大赵氏实力,就栽培弟弟计划传位于他,这样的话江山也比让别人夺了强 。
宋太祖|为什么宋太祖在皇位上只能传弟不传子,而宋太宗却能只传子呢
文章图片

柴宗训及其母后
另一方面考虑到弟弟有能力且有拥立之功 。柴荣病死后,让年仅七岁的娃娃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 。赵匡胤模仿郭威发动陈桥兵变,也来了个黄袍加身 。在这个过程中赵光义有拥立之功,就是他和亲信赵普鼓动将士们给赵匡胤披上黄袍的 。如果不传给赵光义的话,就算别人不夺位,赵光义在这方面是老司机,很可能会给自己来一次黄袍加身,到时他这一脉难保不会被弟弟惨灭,而直接传位给赵光义的话可以避免兵变流血 。
赵匡胤一即位就培养赵光义,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紧接着让他当泰宁军节度使 。平叛李重进时,又给他加官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 。后来改封他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权位高过宰相 。
宋太祖|为什么宋太祖在皇位上只能传弟不传子,而宋太宗却能只传子呢
文章图片

开封府
其实对于赵匡胤要传位给赵光义的打算,从赵匡胤让赵光义坐镇开封府,殿前司就已经表明了 。开封府尹是储君的头衔,也就是说坐了开封府尹,首都的军政大权就被握在手中了 。
赵匡胤每当亲征时,就让赵光义留守京城 。就好比朱棣出征让朱高炽监国一个道理 。赵匡胤这样安排,也是为自己的“万一”做准备,万一自己战死沙场,赵光义就可顺理成章继承皇位了 。
当郭威的外甥李重进面对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奋起反抗光复后周,赵匡胤亲征平叛时,让赵光义做大内都部署;赵匡胤亲征太原四个月,让赵光义坐东都留守 。可见赵匡胤是把赵光义当储君来培养的 。可是赵匡胤没想到赵光义壮大的那么快,权倾朝野 。文武百官很多都是赵光义的人,已是尾大不掉了 。
尾大不掉,传子还是传弟,这是个问题!
晚年的赵匡胤后悔了,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他开始为儿子做储君运作 。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在赵匡胤当皇帝4年后才是个贵州防御史,按常理,皇子一出阁(成人)就该封王的,可赵匡胤没有封 。就在赵匡胤当皇帝13年后,开始升迁赵德昭的职位,让他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匡胤培植儿子的举动很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