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宋太祖突然驾崩,宋太宗继位,兄终弟继的“金匮之盟”真实吗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同为宋初两大疑案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后代学者的评述以及当代学术界的观点,对此疑案仍没有定论,被列在“中国历史不解之谜”之中 。笔者对史书和现当代学者的观点略加分析,其中在《宋史·后妃传》、《宋史·宗室传》、王禹偁《建隆遗事》等文献中都有记载“金匮之盟”的影子 。同时有一些专家学者对“金匮之盟”的真伪提出质疑,认为是宋太宗与赵普共同伪造的 。以近现代学者张荫麟先生《宋太宗继位考实》的观点最为有力,他认为“金匮之盟”有几大破绽:第一是“国有长君”无从谈起;第二是盟约秘而不宣,但为何在廷美、德昭、德芳相继死后公布于世;第三是赵普为何不在太宗即位时打出来邀功而要磋跎五六年之久;第四是“金匮之盟”最初见于《太祖新录》,而《太祖旧录》却没有记载等 。
通过对史书记载的整合比较,形成了一个结论:“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盟约的内容是由宋太祖传位赵光义,由光义传位廷美,再由廷美传回太祖长子赵德昭这样顺序进行的 。
宋太宗|宋太祖突然驾崩,宋太宗继位,兄终弟继的“金匮之盟”真实吗
文章图片

二、金匮之盟的后遗症---赵德昭、德芳和廷美之生死
【宋太宗|宋太祖突然驾崩,宋太宗继位,兄终弟继的“金匮之盟”真实吗】(一)赵德昭、德芳和廷美的晋升历程
太祖建隆二年(961),大臣纷纷上奏晋升并册封赵光义,同年七月,拜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廷美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开宝六年(973)九月,册封光义为晋王;廷美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中书省长官);德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均位居宰相之上 。
这里要指出的是,新皇帝刚刚继位,而大臣上奏册封亲王,这就是具有培养新势力的嫌疑,太祖不但不生气,反而册封光义 。这就说明:太祖有意将皇位传给光义;也可以看出,对盟约的内容,有些大臣是知情的 。况且,自五代以来形成的惯例是开封府尹本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即开封尹是名正言顺的皇储 。
太宗继位后,开宝九年(976)十月,封廷美为开封尹、齐王;德昭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并武功郡王;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均位居宰相之上 。可以看出,廷美享受着与当年光义同样的待遇,而德昭也享受着与廷美同样的待遇,同时德芳也享受到与德昭同样的待遇 。
从太祖对光义、廷美、德昭的册封与太宗对廷美、德昭、德芳的册封可以看出:太祖有意培养光义为接班人,而太宗也有意培养廷美为接班人 。同时,德昭、德芳也受到册封与晋升,可以得知“金匮之盟”的真实存在和公开性,最起码太宗、廷美、德昭、德芳及大臣等是知情的 。
宋太宗|宋太祖突然驾崩,宋太宗继位,兄终弟继的“金匮之盟”真实吗
文章图片

(二)赵德昭、德芳和廷美之死
太宗即位后,极力剪除皇位威胁人,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辽高梁河之战中宋军被击溃,战乱中不知太宗去向,太祖旧部欲立德昭为帝,后知太宗下落而作罢 。太宗知情后甚为不乐,八月回京,德昭劝太宗封尚有功将士 。太宗道:“待汝好自为之,赏未晚矣 。”[4]8669意思是说:等到你作了皇帝,再封赏他们也不迟 。德昭一听叔叔容不下他,毕竟他是“金匮之盟”的皇位继承人之一,对太宗的帝位也构成威胁 。所以德昭气愤不过,回家后自缢而死,时年34岁 。太宗对此喜悔交加:“痴儿,何至于此耶!”[5]
追踪为中书令、封魏王,便平息了一切政治风波 。太平兴国六年(981)三月,赵德芳突然暴亡,死得不明不白 。对此,《宋史o宗室传》载:“寐病毙”,[4]8685时年23岁 。这就与宋太祖的死有相似之处,具有“烛影斧声”的意味 。可以认为,德芳之死亦出于太宗之阴谋 。太宗逼死两位皇侄之后,将毒手伸向其弟赵廷美 。廷美觉得哥哥容不下自己,同时,太宗旧僚柴禹锡、赵镕、杨守一等告发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1]401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有人告发廷美趁太宗泛舟金明池之际作乱,于是被罢开封尹,授西京留守;后降为涪陵县公,迁住房州(湖北房县、安县),并派亲信监视,于雍熙元年(984)正月病死,时年38岁 。廷美就这样被贬死去,太宗终于剪除了皇位的直接威胁人 。对于德昭、德芳、廷美的相继死去,太宗就扫清了阻碍自己皇位传承的道路,则可以顺利的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可是长子赵元佑不但不领太宗的情,反而替廷美平反,并一怒之下烧毁自己的皇宫而发疯;次子赵元僖在27岁时饮食中毒而亡,[6]只有将皇位传给三子赵元侃,后改赵恒,即宋真宗,就这样和平地将皇位过渡到自己祖孙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