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戴锦华:我不是为成为流行而来B站的( 三 )


虎嗅:这些诉求或愿望,通过MOOC类产品或者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不能满足吗?
戴锦华:其实我很早就在尝试MOOC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同样的愿望和动力,但是我发现截至目前,MOOC和传统的网络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传播渠道。我发现它只是流入了另一种大学教育系统中,这些课程和内容依然停留在大学这个系统和大学的课堂里,而没有走到课堂之外。我真的怀抱期待,希望这些课程和内容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分享给那些大学之外的渴望获知的人。
我经常会去参加公益讲座,曾经去过农村给村里的妇女文化小组做分享。当时我去给她们讲电影,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讲完之后,这些农村的妇女可以立刻复述我的句子并且分享她们自己的想法。
我平时其实经常被人开玩笑说“讲话句子很复杂很长”,所以我一直担心她们能不能听懂,但是完全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些女性朋友立刻把我说的完整的句子复述出来,而且有很深刻的理解。我当时因此而流泪了,因为这个瞬间让我觉得——身为老师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我特别珍视这样的时刻。也期待网络可以给我一些机会,让我去尝试类似这样有趣的相遇。
虎嗅:大学教育和这种大学之外的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大学教育似乎被视为精英教育模式?您也会渴望培养出名扬天下的弟子吗?
戴锦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当然是每一个老师都渴望的成就感,否则为什么要当老师?但是我并不认为大学教育就一定是精英主义的。我一生当中,精英主义一直是我反思和批判的对象。在我看来,大学教育,增加了老师对个体的关注。比如我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然后交流,这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理解他们每一个人,然后和他们分享问题、愿望。基于此,我尽可能帮助他们在其学术之路上往前走,这是更个人化且具体感的。
40年来,我从没有指派过研究生题目,没有指派给他们任何题目,相反我总是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题目,然后我陪伴他们去一起思考、并协助他们去完成研究。在互联网上,这种个体化的交流和帮助就不多了,所以我现在用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如何更为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我的体会和累积。我充满诚意地把自己的分享放到网上,我的期待是大家可以随意摘取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们发生了新的相遇。
虎嗅:40多年前您决定当老师的原因是什么?
戴锦华: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明确了要去当老师。这是一个很个人的愿望,我觉得和年轻人在一起,我自己的心灵衰老也会慢一些。我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恐惧心灵的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这些年来我不断从学生那里学习,然后让自己不断跟时代产生互动,我没有简单地跟随这个时代,而是在保持与时代对话。
“我拒绝成熟”
虎嗅:在互联网世界,选择不跟随会变得更难?
戴锦华:我很少对一句电影台词有强烈共振,但是《一代宗师》里宫二的一句话让我有强烈共振,我觉得准确地表达了我想表达的东西——“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我选择留在属于我的年月。”我坚持也许是今天已经被人蔑视的理想主义,我坚持不成熟。我经常被朋友们善意地开玩笑问“你到底要什么时候成熟?”
我拒绝成熟。
我无法达到在现实世界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的那种成熟,我做不到。我一生,活得很任性,从来没有勉强自己。我有时候会想,我这一生这么任性,还能有现在的状况,我觉得大概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我没有去顺应、接受或者追逐过什么,我打算就这样走下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