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戴锦华:我不是为成为流行而来B站的( 四 )


虎嗅:是做真实的自己然后风格永存吗?
戴锦华:是真诚。如果我真的有什么优点的话,可能就是我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互联网上,我面对任何听众时都呈现出最大的真诚。我尽我所能做到最好,用最大的真诚面对大家。至于说大家能不能接受,其实这是大家的选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虎嗅:那您如何去评估自己在B站上的成功或者说,如何衡量在B站做分享这件事的获得感?
戴锦华:坦率的说,我没有期待或者说预期。就是我没有想达到什么程度、什么样子,我没有这类的规划。其实我知道自己一直被年轻人欢迎,在各种不同场合里,我还是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但是我同时很明白——我不具备流行的素质。我不是为了流行度而来的,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期待,我觉得是希望遇到同气相求的人,增加更多有趣的相遇。
其实校园多多少少会限制你。我在大学里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可能会逐渐不了解大学之外的世界。其实校园的围墙会围住你的生活。我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我做过很多社会调查、乡村调查、第三世界调查。我不光走出了学校,还去过真正的第三世界、真正的乡村。但是大学的围墙其实依然影响到你,比如你会缺少一些有趣的相遇。
这也是我选择互联网世界的原因之一,有时候在互联网世界的相遇,会给你惊喜。会出现很有启发的东西,然后我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之前忽略掉了?所以这其实是我的期待,通过互联网这个完全不同的渠道,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群、不同生活状态中的人群,你能看到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反馈,这是我所期待的。
虎嗅:那您对于知识通过互联网分享这件事的未来怎么看?
戴锦华:可能我有点杞人忧天了。互联网从技术上让知识平等成为可能,但是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很多相反的例子——并没有增加更多的交流,而是进入了分众时代。我对这件事不抱“无保留的乐观态度”。
而且我觉得,还需要警惕知识简化,以及比知识简化更可怕的思想简化。这也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在知识平等、知识普惠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会进入一个过度追求共识的状态?知识的意义就是让人们形成自己的思想,但是现在网络的趋势反而是大家在寻求共识。我觉得在知识普及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分享问题、分享思想。
来源:虎嗅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