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古代银子的真实面貌:黑不溜秋,全是牙印,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根据目前考古研究得到的资料来看,早在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货币,只是当时用的货币是海贝,十分粗糙,容易损坏,不适宜交易,而且并不适合保存 。
白银|古代银子的真实面貌:黑不溜秋,全是牙印,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文章图片

其次,银子的购买力是难以想象的 。银子在明清时期应用最广,产量最多,因此在这段古代历史中,银子的价格是最低的 。但即便如此,根据相关资料,在晚清年间,一两白银价值200元左右,而在明朝时候,一两银子购买力更是达到了650元左右 。
而在明朝以前,银子的价格就更加惊人了 。宋朝时候因为国家动荡,银子的价格很不稳定,但一两至少也有930元左右,最高达到了1800元 。唐朝时候的一两银子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0元,而在唐朝之前的银子,就完全只作为税收、国家支付等等的大宗交易了 。
因此,在古代影视剧中那种随便排出几两纹银的情况,在真实的古代生活中是极其少见的,即便是官家侠客,银子也是不能随意挥霍的 。
白银|古代银子的真实面貌:黑不溜秋,全是牙印,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银子如此之贵重,因此古人都很珍惜银两 。因此每次进行银两交易的时候,都需要鉴定真伪 。而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鉴定银两真伪的主要方法,就是拿着银子咬一口,而这的确是历史中也存在的方法 。
这是跟银子的化学性质分不开的,银子本身是一种质地很软的金属,而铜铁等等金属则硬得多 。因此如果能够在银子上面轻松咬出牙痕,说明银子的纯度较高,从而检验银子的真伪了 。
【白银|古代银子的真实面貌:黑不溜秋,全是牙印,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白银|古代银子的真实面貌:黑不溜秋,全是牙印,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文章图片

白银|古代银子的真实面貌:黑不溜秋,全是牙印,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文章图片

因此,在古时候作为日常流通的银子,大多都是黑不溜秋、坑坑洼洼、散散碎碎的,跟影视剧中出现的白花花的银子大有不同 。比如下面这块出土的银锭,如果掉在地上,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把它当成个石头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