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仁政的代表,为何他要杀死母亲唯一的弟弟薄昭?

其实汉文帝没杀薄昭,薄昭是被“为难”死的 。
薄昭是拥立外甥刘恒登基的重要人物,但就是这样的关系和功绩,薄昭最后还是无奈自杀身亡 。
在后世人眼中,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仁政的代表,手段温和,但为何最亲近之人却在他面前死去?难不成是他逼迫自己的舅舅薄昭自尽?薄昭之死,究竟是君的问题,还是臣的问题?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仁政的代表,为何他要杀死母亲唯一的弟弟薄昭?
文章图片

而除了剿灭了诸吕之外,这群老臣更加地狠,直接把刘邦的嫡孙全部定为“不是汉惠帝的儿子”,于是全部杀害,如此一来,刘邦的嫡传一脉就不用不考虑了 。
本来刘恒没怎么被注意到,之所以刘恒能当上天子,全在于他争取了 。或许是刘恒的主意,也可能是薄姬的主意,听说大臣们有意立刘恒为帝,于是刘恒让薄昭进京和陈平等人交涉 。其实交涉的内容很简单,刘恒一脉势力单薄,可以说几乎没有势力,而薄姬一直不受宠,也不会是第二个吕雉,刘恒当皇帝,好控制 。
薄昭肯定是费心费力的了,不然的话,刘恒不可能这么感谢他 。虽然史书只是一笔带过,说薄昭和大臣们会晤之后,刘恒便来到了都城登基,可皇位又不是萝卜,讲讲价就能拍板的 。
公元前180年末,刘恒最终放下心来登基,成为皇位的胜出者 。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仁政的代表,为何他要杀死母亲唯一的弟弟薄昭?
文章图片

为了感谢舅舅,刘恒给薄昭封了侯 。刘恒将母亲薄姬尊为太后,薄姬可算是人生大赢家,还是那种她自己都意想不到那种,薄家一下子成为了天下贵族 。虽然有着吕家外戚势力干政的故事在前,但因为没有人可以信任,刘恒只能重用舅舅,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年生活中,刘恒和他舅舅的关系是真的好 。
但这世界上什么最可怕?
一是时间,二是权力 。
当时间覆盖在权力之上,它们混为一体,那么一切都会改变 。
这句话,对于薄昭来说是这样,对于刘恒来说,也是这样 。
因为给了薄昭权力,薄昭无奈也沉迷其中 。仗着自己姐姐是太后,外甥是皇帝,薄昭已经成为了权臣,虽然没有吕后那么疯狂,但俨然一个减弱版的吕氏 。
例如公元前176年,周勃下狱之事,竟然能够以贿赂薄昭的方式,让薄太后逼着汉文帝低头认错,从而释放了周勃 。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仁政的代表,为何他要杀死母亲唯一的弟弟薄昭?
文章图片

虽然周勃是冤枉的,可是这种处理方式,让汉文帝肯定心生不满,因为这就是外戚对皇权的干扰了 。
随着汉文帝的放任,薄昭逐渐迷失自我,薄昭干扰朝政,结党营私,因为史料记载不够详细,但是用后世的某一个人物来做代入的话,那么薄昭就真的成为了西汉文帝朝的“杨国忠” 。也不知道汉文帝的放任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薄昭越来越疯狂,最后还杀害朝廷官员,这已经是犯了死罪 。
但汉文帝能够直接动薄昭吗?
显然不能 。
汉文帝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薄昭,因为薄昭是他舅舅,他只是想让薄昭不要再乱干政,可是杀死薄昭,汉文帝到底是不忍心的 。而且即便他忍心,薄太后一定会为此和汉文帝闹翻,因为薄昭是薄太后很重视的弟弟,也是她有一定程度的“垂帘听政”权力的代表人物 。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一直是仁政的代表,为何他要杀死母亲唯一的弟弟薄昭?
文章图片

于是汉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薄昭和大臣们坐下来喝酒,边喝酒,边和薄昭提起杀害朝廷大臣的事情,也让薄昭回忆自己的所作所为,为的就是引起薄昭自己心里的愧疚,让他觉得对不起外甥,自杀谢罪 。
其实汉文帝能想出让薄昭“迷途知返”的方法,也说明了薄昭本身可能不是那么坏,汉文帝才给了他这么宽松的机会,这就意味着他起码都还有“迷途知返”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