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不?顾?两位开国大将反对,陈军长执意打一仗,几年后他诚恳道歉

不顾两位开国大将反对,陈军长执意打一仗,几年后他诚恳道歉
黄桥决战后,刘少奇南下,1940年11月2日,到达海安,同陈毅会合 。
开国|不?顾?两位开国大将反对,陈军长执意打一仗,几年后他诚恳道歉
文章图片

12月13日,总攻曹甸作战发起,陈毅集战役、战术于一身,亲临前线指挥 。12月13日19时半总攻开始,因地势平坦,河沟阻隔,韩军炮火攻击,进展不顺利 。21时许,八路军突入顽军防御工事,因缺乏支援,又被迫退出 。
【开国|不?顾?两位开国大将反对,陈军长执意打一仗,几年后他诚恳道歉】22时许,新四军越过濠沟,突破东小圩,占领了部分阵地 。韩军在东线进行反击,此时八路军没能及时配合 。直到14日拂晓,曹甸东、南、西三面均各自为战,我军投入兵力不少,却未能解决战斗 。
曹甸久攻不下,而且伤亡较大,只好撤退 。此次战役,我伤亡共约2000人,消耗甚大,虽然歼敌数千,但是打成了消耗战 。
开国|不?顾?两位开国大将反对,陈军长执意打一仗,几年后他诚恳道歉
文章图片

57年后,黄炜华少将回忆这场战役,依然记忆深刻 。他总结了几条原因:
一、战役发动时机不当
顽军已退守老巢,并未进攻我们 。因此,我军完全可以不攻曹甸,而应转人肃清后方敌顽残余和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巩固根据地,先把脚跟站稳 。
二、战役组织指挥不严密
参战部队来自两个系统—八路军、新四军,彼此不熟悉,通讯联络不畅,战前准备不够充分,敌情地形不甚清楚 。虽有统一的行动时间,但有的部队不来,在一旁观战;有的部队作战任务太重,兵力分散,既要担任主攻,又要担任打援 。特别是战场纪律不严,有的部队伤亡大,不愿打了,就自行撤出战场,不通知兄弟部队 。
三、战役准备仓促,具体打法不当
战役开始前,我军对敌人部署不甚清楚 。兵力、工事构筑、地形水网等情况都不太清楚 。北方同志多数不识水性,到了水里就成了称砣,因此对水深而宽的河流难免存在顾虑 。伤兵收容也未布置好,伤兵下来往哪里送,走什么路线等都不知道 。
四、水网地形复杂,利于守而不利于攻 。
如果等敌人出来或把敌人吸引出来,在运动中予以消灭,将会有利得多 。
开国|不?顾?两位开国大将反对,陈军长执意打一仗,几年后他诚恳道歉
文章图片

这次战役以后,虽然黄克诚、粟裕唱反调,刘少奇认可两人的卓越表现,以后更加重用 。
后来,陈毅从全局视角考虑,认为当时的做法欠妥当 。1946年,黄克诚进军东北途经山东临沂时,陈毅为他送行,当着罗荣桓的面,再次诚恳地诚说:“过去我也有批评错的地方,请你多加原谅 。例如曹甸战役,我和少奇没有认真听取你的意见……是我有错,向你道个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