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美团饿了么的算法陷阱:骑手收入越涨越少,平台抽成越涨越多( 三 )


在外卖平台尚未盈利的时期,GMV和收入都是估值的核心。即使尚在亏损当中,饿了么还是卖出了95亿美元的高价,美团也以483亿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直到现在,外卖业务仍然是美团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超过一半,其他的业务更是基于用户高频使用外卖平台,具有较高的粘性才做起来的。
对骑手的极限压榨也是为了更好的利润。
一家制造企业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比如造鞋的皮革、蒸包子的面)会随着产出产品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变。
这就意味着,生产出越多的产品,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单个成本越低,毛利润越高。
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形成的规模效应。
外卖行业里,企业付给劳务外包公司的钱或者给骑手的基本工资可以近似为固定成本,骑手每接一单挣到的钱对企业来说就是可变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人等同于机器。
以美团外卖为例,从2017年到2020年,美团的每笔外卖收入从5.1元上涨至6.5元,增幅为27.5%,同时期的外卖交易成本,只上涨了10.6%,而如果把外卖交易成本中的骑手开支单独拿出来,会发现骑手收入涨幅更低。
配送|美团饿了么的算法陷阱:骑手收入越涨越少,平台抽成越涨越多
文章插图
困在算法中的骑手疲于奔命,为外卖平台搭建了一座座财富金山。而他们自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
由于大量外卖骑手往往不跟外卖平台直接签约,而是通过一些App跟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从合同上看,骑手和劳务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但实际上劳务公司与骑手的关系十分松散。
平台用接单量、客户投诉情况考核骑手,充当了“雇主”的角色。而一旦交通事故发生,平台却躲在劳务公司背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现行法律法规下,一旦骑手出了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的往往是骑手个人,而不是外卖平台。
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一家公司的成功,固然在于追求高市场份额、高利润、高估值,但也在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往小了说,是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员工的福利,往大了说,是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推动行业进步。
曾经,我们崇拜的是福布斯上排行榜上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更应推崇不只考虑效益,而是想着怎么把路修到偏远地区、把网络带到山区的公司。
人,不能等同于生产要素;科技,不能只为提高效率存在;而算法,不应只成为企业赚钱的冰冷工具。
参考文献:

  • 1.《张旭豪放下枪杆——饿了么的十年创业故事》,财经网;
  • 2.《独家|美团登顶之后:饿了么前高管首度披露与王兴对决的日子》,21Tech;
  • 3.《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人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