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诗句,选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
但徐志摩还有另外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还有人因坐火车死掉,难道大家都不坐火车了吗?”
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文章图片

但很明显的是,徐志摩并不愿意,甚至十分抗拒 。因为他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对包办婚姻十分抗拒,以至于他初初看到张幼仪照片时,就不客气地评价对方为“乡下妹” 。
然而两年后,徐志摩还是无法回避地与比自己小3岁的张幼仪成亲 。而洞房之夜,张幼仪在新房之中等了徐志摩很久,都不见新婚丈夫进门 。
直到第二天,才看见公婆揪着丈夫回来 。原来他为了逃避洞房,以及宣泄自己的不满,跑到了亲戚家过夜 。
事实上,张幼仪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性格好,为人乖巧 。在他人眼中,是位贤淑的贤内助 。
【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文章图片

也许唯一的缺点就是,她并非徐志摩想象中的伴侣,追求浪漫与自由 。张幼仪从小长在深闺,一言一行都得体拘谨,这是徐志摩所鄙夷的 。
尽管后来有了夫妻之名,也行了夫妻之实,但徐志摩还是没有正眼看过张幼仪一眼 。之后张幼仪怀孕,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还是没有转变过对妻子冷漠的态度 。并且时时找理由逃出家门,就为了不与张幼仪相处 。
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文章图片

1916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学院,获得到海外留学的资格 。徐志摩喜出望外,他终于有了更好的机会近距离接触西方文化,并且,他可以远离自己不爱的妻子 。
一开始,徐志摩到了美国,后来转到英国剑桥大学,师从罗素 。
徐志摩在国外自由潇洒了整整四年,正当大家都觉得他离开妻子这么久肯定过得十分欢喜时,他竟写了一封家书寄回国内 。家书的内容还是,他觉得自己独自在外留学,甚觉孤单,希望家人能安排妻儿过来相伴 。
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文章图片

事不宜迟,张幼仪马上收拾行囊前往伦敦,她以为,丈夫终于卸下心防接受自己 。没想到,到了英国以后,她第一眼看见的,还是那个冷若冰霜的徐志摩 。
夫妇俩一起住在离剑桥大学很近的索斯顿小镇,日常交流和曾经在国内没什么区别,一天最多不过十句话 。
并且,在国内好歹还有仆人伺候,来到英国以后,自己却成了仆人,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 。张幼仪并不是不愿意负责家务,只是她意识到,原来丈夫写信让自己过来,不过是当工人使唤 。
徐志摩|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文章图片

张幼仪还觉得,丈夫可能在英国已经有了外遇,他对自己总是不理不睬,但是和别人,甚至是女性朋友却有说有笑 。
有一天,徐志摩带了个女性朋友回家吃饭,饭桌上,两人聊得热火朝天,张幼仪一句话也插不上,她只能满带醋意地盯着两人 。
张幼仪以为,那就是徐志摩的外遇对象,在客人走后,他在徐志摩面前对那位朋友评头论足 。没想到,这一下竟惹怒了徐志摩,徐志摩非常大声地呵斥张幼仪,这让张幼仪更加肯定,对方就是自己的情敌 。
带着委屈,张幼仪跑出家门,在异国街头大哭了一场,由于人生地不熟,张幼仪哭完还是默默地回了家 。
没想到第二天,徐志摩就直截了当地向她提出了离婚 。那个时候的张幼仪已经怀孕两月,但徐志摩还是不留情面地让她打掉,并且说了那句绝情的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