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互联网“收割”网瘾父母


父母|互联网“收割”网瘾父母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实习作者 | 路俊迪,编辑 | 吴娇颖
“闺女,记得去给妈的果园浇水。”
“这个抖音,咋就知道我喜欢看啥呢。”
“看视频就能赚钱,太值了。”
“家长里短孩子不爱听,只有主播理解我。”
这些话都出自爱上网的爸妈。
艾媒咨询最近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当年拼命“套路”年轻人的短视频、电商、游戏APP,集体瞄准了老年群体,让他们“欲罢不能”。
有人沉迷砍价、团购、种水果,有人蹲守天天上演伦理大战的情感直播间,有人一天八小时刷视频攒金币兑现,还有人试图在网上寻找真爱,与“东哥哥”“董姐姐”交往一年,却被骗光“养老”钱。
“网瘾”父母,成了互联网新的“收割”对象。各类APP紧紧抓住老年人的娱乐和情感需求,通过信息流投喂、算法推荐、互联网营销、页面广告等方式,形成了层层“收割”老年人的套路。APP工厂要的是老年用户的月活和流量,而在短视频开理财骗局、情感骗局,在直播间卖保健品、黄金珠宝的,盯上的就是老年人的“荷包”。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已趋于饱和,各类APP都在抢占下沉市场,而中老年用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增量。用户规模大、获客成本低,互联网盯上老年人,实属必然。
不过,当针对老年人的套路无处不在、骗局越来越多,老年人在互联网世界的权益该如何被保障,或许是当下更应该被关注的议题。
老年人患上“手机依赖症”王莹发现,妈妈的“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了。
以前,被教训“放下手机好好吃饭”的是自己,现在倒完全反过来了。王莹把菜夹到妈妈碗里,她却在忙着给老姐妹旅游途中发的小视频点赞。再催促几句,她来了一句:饭桌上对老人没有耐心,就是不孝的表现。
这都是妈妈从短视频里学来的。
王莹在家族微信群里看过她转发的这类视频。几个阿姨站成一列,穿着朴素,表情严肃,用歌舞表演着“不孝的标准”:“养儿养女为防老,就怕儿女不尽孝”“一年到头只为赚钞票,从来不给爹娘问声好”“养猫养狗养小鸟,就是没钱养二老”……这条视频在抖音获得了69.1万点赞,评论都表示“说得好”“大实话”“太感动”。
父母|互联网“收割”网瘾父母
文章插图
图源 / 抖音截图
更让王莹最生气的是, 妈妈在短视频上学会了“老中医”教的“养生秘方”,结果食物中毒,把自己折腾进了医院。
王莹妈妈的朋友刘阿姨,沉迷的是情感主播的直播间。
丈夫出轨、婆婆挑刺、重男轻女……直播间里的剧情,每每让刘阿姨潸然泪下。她告诉王莹妈妈,当年自己生了女儿,婆家没少给她脸色看,看到主播教训的“窝囊男人”,感觉有人帮自己出气了。“我的委屈没地儿说,只有素未谋面的主播才能理解我。”
周涛一开始发现爸爸沉迷玩游戏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问题。
疫情期间,他怕爸爸在家被憋坏,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开始的时候只玩纸牌、消消乐,后来下载了王者荣耀,段位比我还高。”周涛觉得,老年人退休生活轻松丰富一些,不是什么坏事。
不过,长时间玩手机游戏,让本来就有老花眼的周涛爸爸视力急剧下降,连带着青光眼、迎风流泪等毛病都来了。一位眼科医院的护士告诉他,近两年,来看眼病的老人越来越多,不少问题都是短时间内视力受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