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打击“寄空包”方式的物流刷单
IT之家 7 月 28 日消息 7 月 28 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第二批 2021 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时提到,通过“寄空包”的方式刷单成为近年来一种新的刷单手段,即“物流刷单”。
【 物流|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打击“寄空包”方式的物流刷单】市场监管总局称,一些不法分子控制着多个兜售快递空包的网站,贩卖大量的快递单号。这些快递单号或通过快递物流平台空转,或通过线下物流渠道“寄空包”,为不法商家提供虚假的物流信息。以“寄空包”的方式“刷单炒信”,在“刷手”和物流的同步配合下,将空包裹投递或是在空包裹中放入小礼品,通过“物流”造假完成交易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下一阶段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近年来,流量“变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不仅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导致通过“作弊”方式刷流量、刷评价的“刷单炒信”行为日益花样翻新。“刷单炒信”不仅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欺骗、误导消费者做出与现实相悖的主观评判,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IT之家附第二批 2021 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涉及四种不同类型的刷单方式,对“直播带货”中虚构关注度、流量,雇佣专业团队、“刷手”,虚假交易拍 A 发 B,“寄空包”等方式“刷单炒信”行为进行曝光:
一、“直播带货”中虚构关注度、流量。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使得消费者更青睐于依赖“内容评判”对商品或服务进行选购、消费,同时“内容评判”也为经营者带来更大的“引流效应”。然而,流量“变现”也导致通过“作弊”方式虚构交易、虚假评价等“刷单炒信”行为花样翻新。当下,通过网络红人、知名博主等“带货”、“带节奏”的手段和套路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的粉丝量、观看量、点赞量都是可以“刷”出来的。一些卖家通过营造直播间的“虚假繁荣”,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非理性消费。
案例 1:江苏省常熟市赖某莎利用直播间“水军”“刷单炒信”
基本案情: 当事人自 2020 年 12 月开始与常熟市常福街道熊之达服饰商行进行合作,为该店铺销售的服装在抖音平台上做直播视频(直播销售服装)营销。2021 年 1 月 19 日,当事人在进行直播活动时,通过雇佣专门在直播时刷人气的“水军”,进入直播间刷虚假流量,增加直播时显示的在线人数,制造直播间虚假的高人气氛围,欺骗误导相关公众。
法律依据及处罚: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第二十条第一款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 2.3 万元。
二、通过虚假交易“拍 A 发 B”。 近年来,一些不法经营者为逃避监管执法,无限度地追求流量和虚假好评,对“刷单炒信”模式“包装升级”,区别于往常的“自刷”或者雇佣“刷手”的刷单模式,以寄送小额赠品、礼品代替下单商品,形成“拍 A 发 B”交易模式,从表面上看接近正常购物行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违法手段如何披上“合法”外衣,其本质仍构成虚假交易违法行为,终究逃不过法律的“火眼金睛”。
案例 2:安徽省黄山云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利用老客户“拍 A 发 B”“刷单炒信”
基本案情: 当事人利用淘宝旺旺联系曾经下单的消费者,称按照流程参加店铺活动可以赠送小额礼品。具体流程为:消费者搜索店铺内某款产品关键词并下单,付款;当事人发货的并非下单产品,而是一些小礼品;物流到达后要求消费者确认订单并给予好评,当事人将本金和佣金返还给消费者。当事人以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拍 A 发 B”,改变商品的实际销售状况,欺骗误导相关公众。自 2020 年 11 月 2 日至 2020 年 12 月 23 日,当事人共刷单 372 单。
推荐阅读
- 出行|网约车监管平台发布去年 12 月行业运行情况
- 春节|抖音电商公布春节物流政策 承诺平台不打烊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花瓣|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在国内正式上线,此前已在海外市场发布
- 快递员|刘强东凌晨发内部信京东物流去年亏28亿,有些快递员月薪8万
- qq|觅伊APP社交产品测评:得女性者得市场
- 疫情|台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物防联控 全链条监管进口商品疫情防控
- 沙利文|15.1万亿元规模的下沉市场为什么钱难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