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生无战绩一战而败的三国之将,为什么获得“毛泽东”高度评价?( 三 )


羊枯和陆抗边境之争剧照
荆州国境线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边境上抓到吴军将领的儿女,安全送回 。俘虏了吴军将士,礼遇遣返 。踩踏了吴国的稻田,用绢补偿 。射杀了先被吴军打伤的猎物,就送回吴国 。故事细节繁琐无味,就不再一一拆字分解,就此省略 。
老子说;静为躁君,主张一动不如一静,但并不是说鼓励人们要碌碌无为,而是要静待有力时机,切不可轻率莽动 。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西晋和孙吴双方的荆州国境线上一直处于和平的局面 。羊祜与陆抗的故事,由此古今流传 。
三国|一生无战绩一战而败的三国之将,为什么获得“毛泽东”高度评价?
文章图片

东吴灭亡剧照
公元274年入秋,吴国名将、大司马陆抗病重而亡 。四年之后,也就是278年初冬,五十七岁的羊祜在耗死陆抗之后也因病而亡 。在羊祜亡后的第二年,西晋大将杜预、王濬等人遵照羊祜生前的军事战略摧枯折腐,一举消灭了吴国,实现了三国一统的伟业 。羊祜虽说没有亲自指挥灭吴之战,但他为这场战争作出了贡献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
【三国|一生无战绩一战而败的三国之将,为什么获得“毛泽东”高度评价?】羊枯的妙处就在于静,当对方主动时、甚至猛烈进攻时,羊枯学习司马懿选择了暂时性避开锋芒,躲到一边,冷静地观察并寻找或等待对方的弱点,从而一招制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