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徐达:兄弟15年,君臣18载,朱元璋的头号干将,靠大智慧善终( 三 )


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位于李善长之上 。这一年,朱元璋再一次镇守南京,徐达则帮朱元璋开疆辟土,《明史》记载,徐达先“引兵围庐州,克其城”,然后又平定湖、湘等地 。在短暂休养后,徐达率领常遇春等人抢夺张士诚的地盘,把张士诚麾下第一猛将吕珍打得抱头鼠窜 。同年,元朝大军南下,徐达在徐州迎敌,“大破之,俘斩万计” 。
这时候的徐达,俨然是朱元璋最锋利的战刀,只要朱元璋战旗所指,徐达攻无不克 。
1366年,朱元璋正式讨伐张士诚,在战争之初,右相国李善长认为张士诚兵强马壮,现在还不是讨伐张士诚的时候,史载“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 。朱元璋于是问左相国徐达的意见,徐达却说: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 。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 。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
徐达的意思是,张士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麾下的人都是饭桶,根本不足为惧 。事实证明,同为相国,徐达对张士诚的认识,比李善长要深刻得多 。
朱元璋|徐达:兄弟15年,君臣18载,朱元璋的头号干将,靠大智慧善终
文章图片

朱元璋听到徐达的分析后,大喜,拜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军20万攻打张士诚 。
当时张士诚固守平江(苏州),徐达兵分三路,先剪除苏州周边的湖州、杭州、嘉兴等羽翼,然后大军围困平江 。当时,朱元璋有事召徐达回南京,徐达让常遇春率军攻城,结果等徐达返回苏州,发现常遇春仍没有攻破城门 。《明史纪事本末》云:
“大军围姑苏,久不下 。”
因为苏州城墙坚固,张士诚在城内屯粮充足,防守固若金汤 。纵然常遇春是攻城拔寨的猛人,仍然无法短时间攻破城池 。最后,徐达想了一个好办法,在城外用木头搭建三层高台,高台比苏州城墙还高,这样徐达的士兵就可以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精准打击城内士卒,没过一个月,苏州城内损失惨重,张士诚兵败 。
朱元璋|徐达:兄弟15年,君臣18载,朱元璋的头号干将,靠大智慧善终
文章图片

即将攻破城门的那一刻,常遇春、汤和、郭兴、王弼等人都激动不已,打算进城大杀四方 。没想到,徐达突然下了三道命令:
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 。
所以,张士诚虽亡,但苏州城池和百姓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徐达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帮朱元璋打天下,而在于他手握生杀大权,却不嗜杀 。
在灭陈友谅的过程中,徐达是重要的参与者,而在灭张士诚的过程中,徐达则是指挥者 。陈友谅和张士诚是朱元璋称霸中原的最大绊脚石,但是徐达却把二位全部清理了 。
朱元璋|徐达:兄弟15年,君臣18载,朱元璋的头号干将,靠大智慧善终
文章图片

所以蔡东藩评价徐达:
“朱氏王业之所由创,抑徐达首功之所由建也 。”
笔者认为十分在理 。
四、由南到北,千秋伟业
公元1367年,徐达跟随朱元璋的第15个年头,朱元璋在完成南方统一之后,终于要北伐元朝了 。朱元璋拜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带领25万大军北伐 。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如犁庭扫穴,连破河南、山东 。第二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徐达等人还在北方拼杀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二十七日,徐达攻克通州,北京城门户大开,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带着太子、后妃逃往塞外 。《明史·徐达传》记载了徐达攻下北京后的情形:
不戮一人 。封府库,籍图书宝物,令指挥张胜以兵千人守宫殿门,使宦者护视诸宫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 。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