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平定后,哪一位藩王的下场最惨?不是吴三桂!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朝入关之后,为了对付南明和各地的起义军,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正式做出撤藩的决定 。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将矛头指向清朝朝廷 。
文章图片
二
【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平定后,哪一位藩王的下场最惨?不是吴三桂!】对于尚之信,最终被清朝赐死,并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 。不过,相对于尚之信,耿精忠最终的结局,则更要凄凉一点,因为他是被清朝凌迟处死的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耿精忠这位藩王 。
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耿精忠和吴三桂、尚可喜平起平坐 。但是,实际上,靖南王的爵位,是耿仲明凭借战功获取的 。换而言之,耿仲明的资历和战功,才能够和吴三桂、尚可喜相提并论 。
文章图片
耿仲明死后,儿子耿继茂袭爵 。公元1671年,耿继茂卒,耿精忠袭靖南王爵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导致吴三桂起兵反清 。由此,在耿精忠成为藩王的第三年,吴三桂就起兵造反了 。对于耿精忠来说,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站到清朝这一边,二是跟随吴三桂反清 。
三
当然,耿精忠选择起兵反应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响应,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余人 。对此,在笔者看来,耿精忠的背叛,让康熙皇帝愤怒不已 。因为从康熙的角度来看,自己想要撤藩,主要针对的是吴三桂,而不是冲着耿精忠来的 。对于清朝来说,在三藩之乱前,也没有逼迫耿精忠的行为 。
所以,等到耿精忠起兵之后,康熙皇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精忠爵,并将耿精忠在都城的兄弟关押起来;一面劝谕精耿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继续镇守福建 。一定程度上,如果耿精忠可以在这个时候收手,甚至按兵不动,最后都不会是被凌迟的结局 。但是,耿精忠不予理睬,继续举兵攻陷浙江江山、平阳、金华、义乌、诸暨,深入浙东;陷江西石城,进逼宁都、赣州;一度攻陷安徽徽州、祁门,队伍扩大到10余万人 。
文章图片
等到这个时候,耿精忠对于清朝的威胁,已经不在吴三桂之下了 。毕竟,继续让耿精忠前进的话,整个江南地区都有可能被耿精忠攻占 。等到那个时候,清朝就没有足够的赋税来支撑其平定叛乱了 。于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朝廷派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南下浙江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朝大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收复处州等城池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进取江山,破仙霞关,入福建取浦城、建宁,克延平,抵水口 。对于康熙来说,显然想彻底消灭耿精忠,然后再来对付吴三桂 。
四
最后,同年十月,朝廷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耿精忠 。对于耿精忠来说,这又是一个保住性命的机会 。不过,耿精忠拒绝归降清朝,反而准备率水师逃跑 。当然,耿精忠已经被部下背叛了 。耿精忠因为无法出城,最终归降了清朝 。对此,清朝准许耿精忠戴罪立功 。
但是,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暗中告发 。而这,自然成为他下场凄凉的重要原因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大学士明珠上奏说:“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 。”于是康熙帝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迟处死 。
推荐阅读
- 汉墓|一座千年汉墓出土“宛朐侯金印”,墓主亲历“七国之乱”悲剧收场
- 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全族64人为国殉难,为何背叛唐朝
- 曹魏|曹魏第二位皇帝:抵挡诸葛亮5次北伐,平定了3场叛乱
-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一个女人离奇失踪,三代皇帝接连寻找却一无所获
- 李世民|唐太宗依靠士族军团,开创了盛世,为何唐玄宗却引发了安史之乱?
- 张九龄|张九龄:续写开元盛世的名相,唐玄宗若听他的话,就无安史之乱。
- 安禄山|安禄山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安史之乱十年就被平定了?
-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真正的祸根是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真的不行了吗?
-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呢?
- 李隆基|安史之乱时,若唐玄宗不瞎指挥,高仙芝和哥舒翰能打赢潼关之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