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真正的祸根是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真的不行了吗?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真正的祸根是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真的不行了吗?
文章图片
今天聊聊安史之乱 。
很多人认为唐朝的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那么为什么安史之乱会发生呢?安史之乱后,唐朝真的就不行了吗?
因何而乱?
众所周知,唐玄宗是把唐朝带向盛世的皇帝 。
很多历史学家把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人们通常将唐玄宗执政的开元和天宝年间称为盛唐 。
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首先就解决了武则天和韦后留下的政治烂摊子,废除了很多恶法、苛法,扭转了以往的很多弊政,让政治开始变得清朗起来 。
同时对周边的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能笼络都尽量笼络 。还有和更远的一些地方,比如新罗、日本、波斯、锡兰等国家开展了远洋贸易 。
可以说在唐玄宗即位后的十几年中就已经把唐朝中间出现的那3个女人(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留下的烂摊子给解决了 。
但开元盛世并不长久,到天宝年间就出现了问题 。
唐玄宗在后期的施政上基本上是安于现状,可能是他认为前期他已经将问题都解决了,政治上很稳定 。因此后期他开始贪图享乐,更是对神仙符瑞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
开元28年,杨贵妃入宫之后,唐玄宗更加沉迷声色,挥金如土,基本上不理朝政 。
当连唐玄宗都不理朝政时,就出现了一堆奸臣 。李林甫就是其中之一,关于李林甫还有一个成语就是口蜜腹剑 。
李林甫做了宰相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相权,就找了一些外族人做将领 。
因为外族人一方面骁勇善战,容易立下军功,另一方面文化水平不高,很难在立下军功后回到朝廷做宰相这种级别的文官 。
所以在他任内就杜绝了一些文儒之臣以军功换取宰相之位的事,因此这也就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 。
这是我们很多人了解的安史之乱的一个原因 。
但是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在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之间的经济因素,这个更为重要 。
初唐时期,唐太宗采用均田制让唐朝的发展恢复了常态,扭转了隋朝末年的乱世状况,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劳有所获的小康水平 。
纵观唐朝的经济有三种 。
第一种是开国时的国有土地所有制,就是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 。
第二种是小农土地所有制,这是从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后,按照小农一家一户,配给其相当面积的土地,让农民自己耕种发展 。
第三种就是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安史之乱的真正的祸根 。
在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耕地,大家生活都很好,但是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整个朝政越来越腐败 。
一些官N代和既得利益者对于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大,对于土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就采用了一种兼并的方式,大量吞并小农的土地 。
第一种就是以权兼并 。
这是最要命的一种,在古代有权的人都是做官的 。
根据《新唐书》记载,有一个大官叫卢从原,他侵占良田数百倾 。当时唐玄宗还不认为是坏事,称他为多田翁,由此可见,当时官员拥有土地很平常,所以当官的用权力兼并小农土地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
第二种是以势吞并 。
从唐玄宗开始,宦官的势力逐渐做大,根据《新唐书宦官列传序》所记载,京城郊区的一半土地被中人吞占,此处的中人就是宦官 。
除宦官外,在唐朝,和尚的势力也非常大,在唐朝,佛教非常盛行,寺院林立,和尚越来越多 。
我们都知道和尚是自给自足的他们何德何能可以自给自足呢?就是因为和尚霸占了很多的土地 。
所以和尚多对于唐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
一个问题是他们种的粮食不会拿出去交易,第二个问题就是和尚越来越多,劳动力会减少,生育率也会下降,在古代,人口是主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减少对于生产力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