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的三眼铳独步天下,是最早的机枪?其实它只是个锤子
在我们提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时候,四大发明一定是最先被提及的 。
其中黑火药的发明让人类战争史从冷兵器时代步入热兵器时代,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
作为黑火药的发明者,中国古代的火器一度是领先于全球的,但是在明朝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引入海外火器并对其进行仿制了 。
这说明当时的明朝政府在火器制造上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了 。
不过有人以当时明朝北方军队配备的三眼铳为例证明明军的火器依然领先于全球,并将其称为最早的“加特林机枪” 。
那么这种武器的威力到底如何,其究竟算不算先进的火器呢?
文章图片
那么三眼铳的威力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天工开物》等文献的记载,三眼铳的射击距离相对有限,在三十步的范围内其可以对身着铁甲的敌人造成杀伤 。
五十步外就只能打击装甲较差的敌人了,而到了百步之外三眼铳的弹丸就没有任何杀伤力了 。
二、三眼铳在战场上的具体使用
在了解了三眼铳的优缺点之后,我们不妨接下来看看明朝士兵在战场上具体是怎么使用三眼铳的 。
当时三眼铳在明军的骑兵和步兵部队中都曾经得到广泛使用,其中骑兵使用的是长柄的三眼铳,而步兵则使用短柄版本 。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由于骑兵在马上作战,他们使用枪械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步兵 。
因此欧洲战场上的骑士们大都配备手枪进行战斗,为何在中国却刚好相反呢?这还要从明朝特殊的国情说起 。
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国家的财政就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明朝的军事预算也因此频频出现赤字 。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政府在军备上的开支连年下降,这让边防士兵的装备质量出现了问题 。
当时北方边防士兵使用的三眼铳多是熟铁制成,由于熟铁的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使用中三眼铳经常出现炸膛的问题 。
当时的士兵对于火器的使用原理并不清楚,便将炸膛的原因归咎于铳管太薄,因此后面生产的三眼铳铳壁越来越厚 。
文章图片
由于三眼铳是三管火器,铳壁的加厚让其重量极具上升,长柄的三眼铳如果配备木柄就会变得头重脚轻,变成铁柄则太过沉重 。
因此步兵使用的版本只能通过缩短枪柄的方式减轻其质量 。
对于骑兵来说,三眼铳重量较大的问题却是不存在的,我们前面提到过火门枪的击发是十分繁琐的,因此明朝骑兵在使用三眼铳的时候一般采取三铳一齐击发的形式 。
他们在交战时会先下马完成三眼铳的散射,然后上马与敌人拼杀 。
文章图片
此时他们手中的三眼铳已经从一柄火器变回了冷兵器,其沉重的铳管和冷兵器中的锤子形状相似,骑兵们可以利用他们与敌人进行近距离搏杀 。
为了增加其杀伤力,骑兵版的三眼铳一般会在枪柄的尾部加装枪头或者刀刃,这让骑兵可以完成刺击砍击等战术动作,而且还对三眼铳的重量起到了平衡的效果 。
在《皇明经世文编》中对于这种改造方法也有明确的记述:
三眼枪后用剑刃、铁箍,更可作枪刀,作锤棒 。两头相称,落有力而起又便,入巢极妙 。
对于步兵而言,锤子的杀伤效果在失去了马匹冲击力的加成后十分有限,因此他们还是利用长枪与敌人进行近身肉搏,所以他们并不会对短柄版本的三眼铳进行改造 。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敌人足够接近之前,明朝的步兵还是会利用三眼铳进行多次击发的,其并非一次性武器,只是由于其射程着实有限,因此真正的击发轮次并不会太多 。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