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文章图片

二、辽东夜不收
辽东地理极其重要,三面濒夷,一面临海,京师左翼 。辽东镇的重要职责就是震慑蛮夷 。明代东北地区广大,今天的外东北、库页岛,都是大明的疆域,大明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但这些地方天寒地冻,你指望内地军士去驻扎,根本不可能,所以明朝在外东北地区实行以夷制夷、怀柔羁縻政策,给蛮夷首领册封朝廷官爵,让他们代替明朝管理部民 。但没有朝廷军事弹压的外东北注定是不安定的 。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文章图片

明代东北部落混杂,最大的一支部落就是女真 。女真接受朝廷的册封,可一旦女真要求不被朝廷所允,女真就会造反 。比如正统年间,朝廷鉴于女真进贡的土产质量低劣,但礼部却仍按上品价格收购,造成朝廷大量亏损,所以缩减了女真的进贡次数和收购物价,此举引发女真造反 。建州卫都督、女真人李满柱自正统十四年(1449)以来屡屡入侵,“辽东为之困敝” 。对此辽东镇守军除了加强长城和防御体系,还有一项就是勤用夜不收 。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文章图片

《辽东志》就说,英宗时期,辽东将军曹义多次率军伏击入侵辽东的女真人,而曹义的消息来自“巡探按伏”,就是夜不收 。如此可见辽东夜不收的效果 。
但夜不收的侦查危险极大,《神宗实录》中说:辽东夜不收“其役最苦,凡遇虏入,多不得生” 。每当蛮族入侵,夜不收就得去刺探军情、充当间谍,但这种卧底十分危险,很多夜不收都无法全身而退 。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文章图片

随着辽东女真入侵的频繁,至明代中期以后,夜不收已经分化出了多种职业,具体可分哨报、守哨、督哨、爪探、走报、传事、墩台、坐塘、报警、瞭山,甚至充当事关部队生死的殿军和统帅亲兵等 。
《辽东志》还说,每年冬天,辽东总兵、辽东巡抚、辽东镇守太监要联合辽东镇下辖的将军“各统所部兵马出境”,放火烧荒,防止蛮族靠近,而边地广阔,大军分成若干阵队,每阵相距数公里,彼此之间的消息传递就是靠夜不收完成的,夜不收还负责大军安营后的警戒,“预定夜不收,分投哨探”,以及大军后撤时的殿后任务 。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文章图片

三、女真造反后,夜不收为朝廷重视
原本辽东女真只是小打小闹,没事来抢掠边境,只为钱财,直到1616年努尔哈赤造反,公开建立政权,明朝才开始重视辽东问题 。1618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明朝瞬间在东北权威尽失,辽东蛮族都受制于女真 。失去蛮族后,明军在东北的军力更是空虚,无力再主动进攻女真,只得采取守势,并加大情报战,如此朝廷对夜不收更为重视 。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比如1621年,礼科给事中杨道寅上奏朝廷,希望在辽东“多设游骑夜不收于複岭磴道,以侦辽西动静” 。清朝有很多因夜不收而受到损失的记载 。比如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派800人抢劫清河粮食,当夜他们分两队分别宿在抢劫地,明军夜不收曾三次侦察,并在第二天清晨出兵,后金军被杀死了70多人,掠夺的财物粮食尽失 。
明朝|明代特种兵“辽东夜不收”,挣着卖白菜的钱,干着不要命的活儿
文章图片

四、夜不收为何不太能打?
同一般军士相比,夜不收能力自然要高,但他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厉害 。比如《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就有:天聪九年(1635),喀喇沁部4人往明国贸易,经过辽河,发现夜不收30人自冷口而来,当即杀死20人,生擒1人,俘获马匹25 。这条记载其实是有问题的,喀喇沁部明明是去大明贸易,为何还要袭杀明军哨探?30人被4人杀死了一大半?这其中可能有虚化、夸张和丑化明军的目的,但也能反映出,这些人的确和夜不收打了一仗,而且占了上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