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中兴国家、能布令德——庙号“宣宗”的中华王朝皇帝们( 三 )


完颜珣继位初期,确实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在蒙古南侵的巨大压力下,和内部权臣的相互倾轧下,完颜珣的雄心很快丧失,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完颜珣遣使向蒙古求和,以大量金帛财物换取蒙古军队撤军 。此后完颜珣为避免蒙古再次南侵导致自己重蹈卫王覆辙,不顾朝臣和百姓们的劝阻,于贞祐二年(1214年)五月宣布迁都南京(开封),并率先离开中都南逃 。此举极大动摇了金国人心,北方豪族和驻军将领纷纷投靠蒙古,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中都被蒙古军队攻陷 。
王朝|中兴国家、能布令德——庙号“宣宗”的中华王朝皇帝们
文章图片

南迁后的完颜珣为了弥补和蒙古交战的损失,在部分朝臣蛊惑下,于兴定元年(1217年)夏天首先发动对南宋的战争,意在从南方取得战利补偿 。但是金军南侵先胜后败,在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遭受重挫,完颜珣从南方弥补损失的计划破产 。同时北方蒙古大军步步紧逼,金国面对蒙古军队几乎毫无斗志,丧师失地、四面楚歌 。完颜珣统治末期,金国仅仅能够掌控河南、淮北、关中等地,国家危在旦夕 。
元光二年(1224年)十二月,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完颜珣在南京开封府病死,时年六十一岁,好歹没有成为亡国之君 。他死后,由皇太子完颜守绪(女真名宁甲速)继位,接手了风云飘摇中的金国社稷 。完颜守绪为父皇上谥号“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上庙号“宣宗”,安葬于德陵 。完颜珣是中华历史上第三位获得“宣宗”庙号的皇帝 。
十年后,金天兴三年、宋端平元年、蒙古太宗六年(1234年),金国最后的残余势力被宋蒙联军合围、消灭于蔡州,完颜守绪在蔡州自杀,成为金国实际上的亡国之君(虽然还有一个在位半天的末帝完颜承麟),结束了女真金国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
第四位: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孙,于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初九生于北平(今北京),是燕王朱棣嫡长孙、燕世子朱高炽嫡长子 。朱瞻基出生不过四个月后,他的祖父、燕王朱棣就在北平发动“靖难”,和侄子建文帝刀兵相见,为了大明的皇位展开了殊死争夺 。
三年后,燕军在接连几次大败南军后长驱直入,渡过长江攻破京师,建文帝在乱军中失踪,而燕王则获得了这场叔侄之争的最后胜利,登基称帝,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宗(成祖)永乐帝 。
永乐二年(1403年),朱瞻基之父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三岁的朱瞻基正式加冠,并被永乐帝册立为皇太孙,这也明确了大明以后的帝系传承 。
皇太子朱高炽为人仁厚守礼,深得文臣们的拥戴,但是因为身体肥胖不良于行,没有永乐帝一般的勇武强健的身体,所以一直不受永乐帝喜欢,这使得他的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起了对储位的觊觎之心,时时在永历帝面前诋毁、陷害皇太子,以图皇帝废黜大哥太子之位,自己好取而代之 。
幸好,有朱瞻基这个颇受祖父喜爱的皇太孙经常为父亲遮挡来自叔父们的明枪暗箭,并在永历帝面前大力维护父亲的地位,皇太子朱高炽才避免了被废黜的命运,虽然战战兢兢、好歹度过了二十年储君生涯,最终顺利登基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帝朱棣在第五次出征漠北的回军途中崩逝于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洪熙帝 。皇太孙朱瞻基也更进一步,被仁宗册立为为皇太子 。
王朝|中兴国家、能布令德——庙号“宣宗”的中华王朝皇帝们
文章图片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登基不过十个月的仁宗突然驾崩,此时皇太子朱瞻基尚在南京各地拜谒皇陵,就藩山东的汉王朱高煦不甘心臣服侄子,暗中派出杀手准备在半路截杀皇太子 。可是朱瞻基有如神助,疾驰回京,躲过了叔父的暗杀,顺利返回京师,继位称帝,即大明第五代皇帝——宣德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