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的包衣制度为何没有留存下来?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它起源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 。曾经一度被明朝统治者收服 , 在明朝后期 , 由于明朝内部出现农民军叛乱 , 清朝军队依靠强大的骑兵攻占了明朝的天下 。清朝在打下天下后 , 有很多的制度传承于明朝 , 但是也有一些旧有的满族制度逐渐就留存了下来 。
清朝的包衣制度就是清朝在满洲时期建立的一套制度 , 这种制度在清朝前期还有留存 ,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 这种制度逐渐就没有在留存下来 。包衣制度在清朝发展中为何没有继续存在?包衣作为一种等级在皇权与军权里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清朝|清朝的包衣制度为何没有留存下来?
文章图片

下五旗的包衣主要作为各个首领内部的家臣或者是官员的家中奴婢 , 甚至是朝中官员都可以是下五旗的包衣 。
八旗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皇权的地位 , 更集中了皇帝的军政大权 , 作为内部的包衣制度渐渐在完成王朝化体系之后 , 包衣的历史作用也在渐渐失去它的作用 。从八旗制度组建开始 , 就以为女真族开始真正脱离部落化进行内部的王朝化改革 , 而包衣制度作为部落化的奴隶制度的管理方式也注定要被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所替代 。
【清朝|清朝的包衣制度为何没有留存下来?】在女真族的演化过程中 , 我们可以看到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清朝康熙 , 皇权是在一步步逐渐强化 ,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 , 皇权真正达到了顶峰 。由皇帝直接领导的上三旗从军队到包衣都对于皇权有着重要的作用 , 作为皇权的重要拱卫 , 上三旗的包衣在整个清朝的政治架构与体系中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
在八旗制度建立之后 , 由于不断地与中原明朝开战 , 进而有不少的汉族投降的人加入了八旗队伍 。为了更好的让这些投降加入自己的汉人更加归顺 , 努尔哈赤逐渐开始组建汉八旗 。这样包衣制度就很快被八旗制度的扩充消解掉了 。
包衣制度不能持续存在的原因是皇权不能允许包衣制度广泛的存在 , 包衣相当于贵族的家臣 , 只听命于贵族 , 对于皇权来说是一个威胁 。再加上随着清朝势力的不断扩大 , 为了更好的招降汉人 , 就必须给汉人一定的地位 , 如果汉人投降后就必须成为奴隶 , 那么清朝想要打下江山 , 难度可想而知 。
清朝|清朝的包衣制度为何没有留存下来?
文章图片

包衣的身份高贵之处
由于是清朝很早期形成的制度 , 整个清朝的包衣都是极少的 。主要原因是有了王朝化 , 包衣制度就显得十分落后 , 但是包衣制度在皇帝那里却得到了重用 。中国的王朝化到了清朝已经进行得相当完备 , 构成了皇帝与官僚共同治理天下的权力分配体系 。皇权与官权在一定程度上既合作又对立 , 皇权在明朝的时候主要是通过阉党势力对官僚系统进行调配 , 作为皇权与官权之间的稳定器 , 调配中间的权力划分 。
在一定程度上清朝的皇帝可以用满族与汉族的势力来调节朝堂之上的势力 , 但是随着满汉实力不断地做大 , 皇帝也需要有自己的直属势力 , 一部分是太监 , 但是为了吸取明朝太监作乱的情况 , 清朝对于太监的使用十分谨慎 。最终最重要的直属势力构建在了皇帝所领导上三旗的包衣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