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的“立嫡立长”,与清朝的“择贤而立”,到底哪个更具优势?
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不论是皇家还是寻常百姓家,生孩子都是一个家族最为喜庆的事情 。正如《诗经》里歌颂的那样:
文章图片
但是被皇太极放过的多尔衮等皇太极死后就开始显示出他对自己哥哥的不满了,他大权独揽,甚至连国家的玉玺也被带到了自己的王府当中,要求顺治(皇太极第九子)叫他“皇父摄政王” 。其实这时候顺治已经是形同傀儡了,更是有很多传闻说顺治的妈妈孝庄都被多尔衮娶了,究竟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可见当时局势的混乱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鞭尸 。
等到康熙老了之后,皇位继承制度又出了大问题,康熙一辈子做的大事多,生的儿子也多,活的岁数也多 。等他老年的时候,一堆儿子指望着他那个位置,但是他却只能选择一个人 。康熙为此也举棋不定,册立一个太子又废除一个太子,搞出来个“九子夺嫡”的故事 。最终还是被心狠手辣的雍正做了皇帝 。
雍正深知“择贤而立”皇位继承制的问题,等他自己继位以后,他就将皇位继承制改成了“秘密立储”制,直接自己一人偷偷地决定哪个儿子当皇帝,这也就解决掉了“九子夺嫡”的危机,同时也相当于废除了“择贤而立”的制度——因为他根本就不去让大家去选贤能的儿子来做皇帝,直接自己一个人决定 。这也可以看做“择贤而立”制度的实质上的失败 。
文章图片
因此,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还是明朝的“立嫡立长”皇位继承制更加适合古代的皇位继承 。因为“择贤而立”实际上相当于给了每个皇子一个“希望”,也给了他们互相残杀的理由 。而嫡长子继承制则没有这么多麻烦,至于皇帝到底是不是“贤能”,谁又能在皇帝上台之前真正看出他是贤能还是不贤能呢?
【明朝|明朝的“立嫡立长”,与清朝的“择贤而立”,到底哪个更具优势?】加上明朝实际上有一个大权独揽的内阁,许多皇帝的话他们也可以不听,所以皇帝只要是个正常人,究竟“贤能”与否对国家大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只要皇帝和内阁有一方是比较贤能的,天下大局就不会乱 。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