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的洪流中,朝代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 。而朝代的更替往往也伴随着天灾人祸 。唐晚期,皇帝无能,宦官窃权,天灾也不断,百姓也是苦难不堪,致使乾符五年,“黄巢起义”爆发,这场起义是唐末由农民发起的影响十分深远的起义 。
黄巢,多次参加考试却从未中举,他带领的这场起义直接导致了唐朝根基被彻底动摇 。他留给后人的印象则是性格残暴和 《旧唐书》所记载的食人场景 。他的形象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可以说都是十分负面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但却拔掉了一颗祸害我国近600年的毒瘤,原本破败不堪的形象徒增一抹光彩 。
【黄巢起义|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起义|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文章图片
领导这场农民起义的黄巢,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却并非是一个农民,他与朱元璋有着本质区别,《新唐书》中提到,他为今山东菏泽人,世代是经商,以盐为主,十分的富有 。并且他还精通武略,善于骑射,口才十分的好 。然而他的家族毕竟是干的事业属于非法,所以注定没有什么大的前途,于是到了他这一代,便希望能够通过科举来光张耀祖发扬门楣 。然而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并未取得成绩 。渐渐的 他对官场失去了信心,开始厌恶他的腐败,还写下了《不第后赋菊》后回家继承家业 。按理来说,造反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他的身上,但是他天生喜欢动乱 。唐末,水灾旱灾连发,朝廷又腐败,百姓无法生存,于是他便同自己的兄弟们响应河南起义 。
黄巢起义|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文章图片
起初,他和起义军十分的热爱百姓 。直到他攻陷长安,他依然有着爱民的美称 。当他到来时 百姓都是十分的欢迎,也让他十分的感动,这也使得他的义军们遇到平民都会多加照顾 。但是在他称帝后,高高在上的权力让他们改变了初心 。在掌控了长安以后,他们开始大规模的 屠杀抢掠 。繁华的帝都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不仅仅是王公贵族,就连是普通的家庭也饱受侵害 。其中《新唐书》也对其多有记载,更有诗人韦庄的《秦妇吟》来记录当时的乱象 。
而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以后,也是每日沉浸在美色之中,被奸佞所包围 。渐渐的百姓看清了他的面目以后,就联合了军队将他驱逐 。但他不甘心又杀了回来,而且他对城中百姓欢迎唐军仪式也是十分的芥蒂,并且疯狂报复 。《旧唐书》记载当时被屠杀的民众达八万多人,一片惨相 。而个让人震惊的是,他随辉煌一时,但不过只是一 时,而在他失败之前,他竟创造了令人震惊的食人记录 ,仅仅是为了解决军粮的问题 。
黄巢起义|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文章图片
至今在提到他,对他的印象也大多都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形象 。但他却也为我国拔掉了一个伤害极深的“毒瘤”,就是当时的门阀士族,这些人是以门第为标准的 。自魏晋时期开始,有着独特的地位,霸占着资源 。而他们无论是政治经济,他们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自魏晋以后,他们更是几乎掌控了中国的政权,而且后来的隋唐也都是依赖于于关陇集团的 。所以历代的君主都在为去除士族而努力着,但他们都比较温和,像科举制就是一种温和的方式 。但士族也因科举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即使这样 他的影响力以及权力却依然还是很大 。对其有着很深渊源的黄巢上位以后,他便倾力去清剿士族门阀 。这也使得这种风气最终在这个时期被彻底消灭 。
史料记载,经过这次的清剿以后,人员衰落,家族破灭,士族的族谱也丢失,最终他们落得与平民无异 。即使后来的朝代十分的混乱,但是士族所剩无几 。到了宋朝才彻底的消失,这也使得宋朝的科举十分的璀璨,人才多被选拔出来,创造了一代盛世 。虽然黄巢残暴,但这也应该算是他做的一件好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