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以上只不过是艺术创作,真实的李卫其实是出生于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并且在康熙执政期间花钱在朝中买了一个官职 。
入朝做官时期,李卫颇受当时贵人的赏识 。尤其在雍正皇帝执掌政权时,十分受皇帝的重视 。
从《清史稿·李卫传》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雍正帝统治期间,李卫的做官擢升之路是十分顺利的,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十分可期 。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从办事结果来看,李卫的能力也是可圈可点,十分符合雍正皇帝“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重才的治国用人理念 。
在雍正时期,李卫的官途可谓是羡煞旁人 。
乾隆帝的用人治国理念
比起他的父亲来,乾隆帝在强调“国家用人行政,二者并重”的时候,认为“政事必得人而理,则先务尤在人才” 。可见,乾隆帝也是重视官吏的才能 。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乾隆皇帝认为“任法不如任人者,但人才自昔为难”;“不以实力,虽百定法何益” 。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官吏的才华能力的重要性 。
那么办事能力受到雍正帝赏识的李卫,为什么乾隆皇帝却如此憎恨他呢?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首先,从清史稿李卫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李卫是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人 。他虽然在政事上颇有心得,但据说大字不识几个 。
乾隆皇帝作为几代皇帝中最附庸风雅的君主,琴棋书画都有涉猎,尤其是喜欢作诗,怎能忍受身边心腹如此胸无点墨?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其次,李卫是一个刚愎自用、颇为自负的人 。作为一个在三代帝王时期都做过官的人,且颇受皇帝重视,自然有一份骄纵在其中 。
乾隆皇帝无法忍耐李卫的无礼和自傲,且李卫作为自己父亲的宠臣,过于放纵容易留下不可预测的祸患 。皇帝怎会安装一颗定时炸弹在身边呢?
最重要的是,李卫虽然缺点多,有许多可以指责的地方,但李卫对于政事颇有一番手段,每次皇帝派给他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 。老百姓对于李卫是十分爱戴和赞颂 。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历史上有所记载,乾隆皇帝南下巡游时,看见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 。这是老百姓对李卫自发的赞赏和纪念 。
这在皇帝眼里是十分逾制、不合礼法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全天下都是皇帝的,怎能去纪念一位臣子的功德?
乾隆皇帝立刻下诏令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 。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令他们将人像烧毁 。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功高震主实乃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大忌,要时时刻刻把握这其中的尺度 。李卫已经死去,皇帝耗费大量人力也要将人像烧毁,可见,李卫要是在世将会面临多大的灾祸 。
皇帝与臣子的关系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 。
有像唐太宗与魏征,臣子是君主的一面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皇帝可以虚心纳谏,接受臣子的意见 。
李卫|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
文章图片

有像夏朝的桀和他的臣子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君主独断专横,霸道不可理喻,不能接受各种意见 。一旦不顺他意,就要处死灭口,十分残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