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十四五岁的少年皇帝,在宫中没有任何背景,硬是靠智商碾压了阁老( 二 )


朱厚熜|十四五岁的少年皇帝,在宫中没有任何背景,硬是靠智商碾压了阁老
文章图片

事后,朱厚熜终于如了愿 。当年九月,改孝宗为“皇伯考”,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去掉“本生”二字 。此外,嘉靖屡次兴典,多方以此为借口打击朝臣,嘉靖十七年九月,兴献王上庙号“睿总”,祔于太庙 。嘉靖如愿以偿 。
【朱厚熜|十四五岁的少年皇帝,在宫中没有任何背景,硬是靠智商碾压了阁老】明世宗嘉靖皇帝真的只是纯粹为礼仪而争吗?实际上他是为权而争,朱厚熜生于湖北,长于湖北,他在朝中一点势力都没有 。反观杨廷和,内阁首辅,老谋深算,朱厚熜的皇位又是他策划的 。如果没有这么一争,到头来谁才是真正的皇帝呢?通过这场被历史称作“大礼议”的事件,朱厚熜打击了一批权臣,也培养了一批他的势力 。策划如此富有心机的大事件,谁能想象,当时的他才不过十四五岁 。话说回来,如果明世宗能够将这种聪明用在统治上,我想明朝还会延续不短的寿命 。
朱厚熜|十四五岁的少年皇帝,在宫中没有任何背景,硬是靠智商碾压了阁老
文章图片

文史君说
杨廷和在“大礼议”事件中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看清事态发展的方向 。他自认为自己依靠着孝宗和太后,就能与这位小皇帝一博,能够控制这位皇帝,结果却碰得头破血流 。在明代这一皇权极具膨胀的时期,杨廷和想扩大一个没有任何制度支撑的内阁的权力,必然会走向失败 。
参考文献
南炳文、白钢:《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
张显清:《明嘉靖“大礼议”的起因、性质和后果》,《史学集刊》1988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士为知己)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