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相信大家都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过这样的桥段:某某在酒楼点了一桌美酒佳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就甩出一锭银子给店小二说,这是饭钱,多余的就不用找了,算是爷给你的赏钱……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和笔者同样的疑问,就是古代银子究竟有多值钱呢?一两银子又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而据晚清重臣曾国藩的账簿记录来看,当时中国国内的米价是:米百斤两千五百文 。如果将一两白银折中折算成制钱为一千五百文,也就是说能够买到六十斤大米 。而现在超市中普通大米的米价一般在人民币两元到四元一斤,折中以三元来计算,也就是说晚清时期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百八十元左右 。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之后,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将腐朽的清王朝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国也进入了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了《国币条例》,正式规定:壹圆银币为国币,即本位币,银币中银铜比例为:银占百分之八十九,铜占百分之十一 。壹圆银币也被习惯称之为大洋或者是“袁大头” 。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可能大家对大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在相关影视剧中,一个人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第一举动就是对着大洋边上吹一下,然后放在耳边听声音,以此来辨别大洋真假(据说此法确实有一定的相关科学依据,不过是否真的可以辨别真假,笔者也没试过,也不是十分确定) 。那么问题来了,一块大洋大概值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
文章图片

【白银|清朝晚期的一两银子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比,哪个更值钱呢】1912年到1920年这段时间,当时的米价是一斤米三分钱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大洋可以买到三十斤左右的大米,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九十元 。而在1920年以后,米价上涨的比较严重,最高时达到了六分钱一斤米,最便宜也达到了近五分钱,折中来算,也就是一块大洋只能买到十八斤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五十元左右的人民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