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荻|赵一荻:陪伴所爱40年不要名分,下葬时少帅说:我要把她拉回来( 三 )


“七七事变”爆发后 , 赵一荻带着闾琳去了香港 , 在那里生活了近三年 。
三年里 , 她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张学良 。然而由于张被多地转移 , 他们根本没法通信 , 联络中断了 。
直到1940年3月 , 两个不速之客的来访 , 打破了赵一荻平静的生活 。
他们是戴笠派来的军统特务 , 两人还带来了张学良的信 。
看到那久违的、熟悉的毛笔字 , 赵一荻眼含热泪 , 她从信中获悉 , 于凤至患了乳癌 , 必须到美国治疗 。张学良很思念赵四 , 希望她去陪他 。
看完信后 , 赵一荻几乎立即就下定了决心——要去陪伴张学良 , 不管再苦再累 , 也无怨无悔!
赵一荻|赵一荻:陪伴所爱40年不要名分,下葬时少帅说:我要把她拉回来
文章图片

赵一荻(左一)决定由香港到贵州去陪伴张学良后 , 与在香港的亲友告别
她先将年仅10岁的幼子托付给了张学良在美国的挚友伊雅格夫妇抚养 , 然后就毅然决然地去了张学良当时所在的贵州 。
这一去 , 就是五十年!
张学良被安置在阳明洞住下 , 蒋介石喜欢王阳明 , 就让张学良在洞中熟读王阳明存世的散诗与哲文 , 好好修身养性 , 反省自我 。同时 , 让他每月写一份心得材料 。
赵一荻则陪在张学良身边 , 继续充当秘书的角色 , 帮他抄写、整理心得笔记 。此外 , 二人还一起研究了《明史》 。
谁能想象到 , 曾经驰骋战场的少帅如今竟然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学习阳明心学?这反转得也太厉害了 , 只怪命运无常呀!
赵一荻|赵一荻:陪伴所爱40年不要名分,下葬时少帅说:我要把她拉回来
文章图片

张学良、赵一荻(右一、二)在贵州 , 与监视他们的特务合影
抗战胜利后 , 张学良依然没有得到自由 。
他和赵四一起 , 被秘密运往台湾 , 被安顿在新竹县的井上温泉 , 之后又被转移到清泉和高雄 。
国民党前驻美“大使”董显光的出现 , 改变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人生轨迹 。当然 , 这跟宋美龄的引荐有很大关系 。
宋美龄曾跟张、赵二人许诺 , 要请人帮他们温习英语和讲授《圣经》 。
宋最后将目光锁定了董显光 , 因其与张、赵是旧识 。
1954年 , 董显光和夫人双双在高雄西子湾住了下来 。
因宋美龄之前的交代 , 在董显光教赵一荻英文时 , 董夫人就在旁以聊天的方式 , 劝赵一荻加入基督教 。
赵渐渐被董氏夫妇的真诚打动 , 开始和他们一起做祷告 , 唱赞美诗 。
后来 , 张学良也受大家感染 , 开始信奉基督教 。
赵一荻|赵一荻:陪伴所爱40年不要名分,下葬时少帅说:我要把她拉回来
文章图片

张学良、赵一荻与董显光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 , 董显光和张学良合作翻译了一本基督教讲义《相逢在骷髅地》 , 该书1970年在香港出版 。
也就在这个时候 , 新的任命下来 , 董氏夫妇要回美国任职了 。
张、赵二人对这两位朋友依依不舍 , 他们开口向对方提出了一个请求——去美国帮他们找找已失联十五年的儿子 , 张闾琳 。他们将伊雅格的地址提供给了董氏夫妇 。
董氏夫妇经多方努力 , 终于找到了已经成人的张闾琳 。他被伊雅格照顾得很好 , 在美国太空署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