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夫|老北京丧礼上的抬棺杠夫:三年不开张,一开张够吃三年( 二 )


古代的灵柩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棺材 , 而是制作得非常繁杂 , 越有钱的人家做得越是金贵 , 甚至有的上面还有一些小房子 。
【杠夫|老北京丧礼上的抬棺杠夫:三年不开张,一开张够吃三年】杠夫需要抬起这些“小建筑”一样的灵柩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起落转弯、上下坡道、甚至换肩起抬 , 需要有强大的臂力和稳定性 。
因此 , 杠夫需要做很多的练习 , 让自己的抬棺技术炉火纯青 , 才能不断有生意找上门来 。据说 , 杠夫在练习过程中 , 通常会在棺材里放一碗水 , 在抬棺过程中 , 碗里的水一滴不洒方能过关 。更有甚者 , 会在棺材里放一排盛满水的碗 。
杠夫|老北京丧礼上的抬棺杠夫:三年不开张,一开张够吃三年
文章图片

清朝最有名气的杠房便属北新桥的永利杠房 。靠着杠夫精湛的技术 , 永利杠房在杠夫行业中独占鳌头 , 最红运的时候有九间三卷铺面房 。
清朝出皇杠 , 或是王公家死了人 , 都让永利杠房出杠 , 这也算是杠夫行业中的天道酬勤的典范了 。
随着思想的解放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革命信仰和民主思想 , 觉得出殡抬杠这些是封建残余 , 渐渐地不再聘请杠夫 , 于是抬灵柩的人越来越少 , 杠夫这个职业也慢慢随着时代的尘埃 , 一同被封印在了旧社会之中 , 只余一些文字片段 , 留给后人评说感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