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他是好皇帝,却毁了明朝
公元1424年七月到公元1425年六月,明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前后换了3位皇帝,这让明朝周边的邻国和藩国都惊诧不已 。新皇帝
朱瞻基
虽然只有27岁,但大家对他却并不陌生,因为朱瞻基当过“皇太孙”,也当过“皇太子”,曾被朱棣钦定为隔代接班人 。明朝新君继位,为了表示对新皇帝的敬意,周边国家纷纷前来恭贺 。《明史·宣宗本纪》中如此记载:
是年,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乌斯藏、瓦剌、浡泥入贡 。
文章图片
朱瞻基从小就很得爷爷朱棣喜爱,史载,朱瞻基“嗜书,智识杰出”,朱瞻基从小聪慧过人,读书写字不在话下 。不仅如此,朱瞻基很小的时候就能使枪弄棒,小弓箭一射一个准,朱棣喜欢得不得了,还承诺等朱瞻基长大了,要带他去打蒙古人 。
根据《明太宗实录·卷一四零》记载,朱棣曾出了一副上联:
万方玉帛风云会
意思是,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在此 。朱瞻基则对了下联:
一统山河日月明
这个下联不仅寓意十足,而且气势恢宏,朱棣身为一代雄主,非常喜欢孙子的这种气魄 。
文章图片
不管朱瞻基有多聪明,多优秀,但他生命的前几年,还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 。因为在南京和北平之间,存在这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最终他的爷爷朱棣,打败了他的堂伯父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第三位君主 。
二、仁厚父亲命太短
朱瞻基的父亲是朱棣的长子
朱高炽
,由于朱高炽从小身体肥胖,朱棣觉得儿子“不类我”,不太喜欢朱高炽,反而更喜欢朱瞻基的二叔
朱高煦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留长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老巢,带着次子朱高煦上阵拼杀,特别是在南京浦口之战时,朱棣精疲力尽,全靠朱高煦舍命冲刺才能取胜 。因此,朱棣登基后,迟迟没有宣布太子的人选 。
文章图片
于是,永乐初年,朝臣们分成两拨,文臣们以传统的“立嫡立长”标准,建议朱棣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而武将们则更袒护他们的战友朱高煦 。例如,“靖难第一名将”丘福就直接对朱棣说“
汉王有功,宜立
”,一时间,立储之事,成了朱棣最头疼的事情 。
《明史·解缙传》记载:
帝密问缙 。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帝不应 。缙又顿首曰:“好圣孙 。”谓宣宗也 。帝颔之 。太子遂定 。
朱棣曾秘密咨询
解缙
的意见,作为文臣派的代表,解缙认为朱高炽仁孝,应当被立为太子 。朱棣不吭声,解缙紧接着又说“好圣孙” 。这其实是在提醒朱棣,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是你最喜欢的孙子 。朱棣听完,连连点头,最终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
此前,朱棣一直在两个儿子之间纠结,解缙的话,彻底点醒了朱棣,因为朱棣太喜欢朱瞻基了,朱瞻基给他父亲朱高炽加分不少 。
文章图片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朱棣从北京召到了南京,册立为皇太子 。
出于对朱瞻基的喜爱,朱棣经常把朱瞻基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永乐七年,朱棣北巡,还特地叫朱瞻基同行,路上,朱棣亲自带朱瞻基熟悉各种农具和牲畜,告诉他这些东西是立国之本 。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蒙古,命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瞻基则幸运地被朱棣带到北京 。第二年,朱棣从蒙古返回北京,宣布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
巧合的是,朱高炽是明朝立国以来,第二位皇太子,而朱瞻基则是明朝第二位皇太孙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时,是从北京赶到了南京,而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时,则是被朱棣从南京带到了北京 。
推荐阅读
- 姚广孝|“妖僧”姚广孝帮朱棣登上皇位,朱棣问他要何赏赐?姚:一个人
- 燕王朱棣|如果没有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的王朝能撑多少年?
- 燕王朱棣|挑衅朱棣的严重后果,就是越南二十年血泪亡国史
- 朱允炆|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 刘旦|汉武帝的儿子燕王刘旦,意图谋反,汉昭帝让其上吊自杀
- 燕王朱棣|朱元璋准备杀朱棣,被朱棣一封信吓得冷汗直冒:比他老子还无赖
- 朱棣|朱棣到底是谁的儿子?《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他亲生父亲是元顺帝
- 燕王朱棣|如果朱元璋活着,朱棣能成功吗?给他三个胆都不行
- 燕王朱棣|朱元璋在给朱棣剥橘子,马皇后却大惊失色:你爹要杀你快跑
- 燕王朱棣|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