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他是好皇帝,却毁了明朝( 三 )
他帮朱高煦造反成功,他最多不还是王侯吗?既然如此,张辅何必冒险呢?
所以说,朱高煦选择张辅,从开始就是错误的,这足见朱高煦识人不明,和朱棣相比,朱高煦的眼光差得太远 。
文章图片
得知朱高煦造反,朱瞻基本打算派大将
薛禄
前去讨伐,但是,杨荣认为,如今若想快速平定叛乱,最好能御驾亲征 。
笔者曾写过“三杨”的文章,在“三杨”中,杨士奇的综合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但若只论军事才能,杨荣才是佼佼者 。朱棣五次北征,每次都带着杨荣,视杨荣为智囊,就是此理 。
杨荣为何建议朱瞻基御驾亲征呢?因为有前车之鉴 。当初靖难之役爆发时,建文帝派耿炳文、李景隆两位大将平叛,结果接连失利,错失开局,所以,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御驾亲征,不仅能最有效地调集各方资源,还能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
朱瞻基毕竟是跟着朱棣上过战场的,他觉得杨荣说的有道理,《明史》云:
己巳,亲征高煦……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将前锋,大赉五军将士 。
朱瞻基御驾亲征,阵势庞大,一方面下战书,一方面劝叛军投降,此举,彻底摧毁了叛军的信心,叛军将领们不听朱高煦指挥,都想着如何抓住朱高煦将功赎罪 。
文章图片
最后,朱高煦叛乱草草结束 。朱瞻基虽然活捉了叔叔朱高煦,但他不想背负杀叔的骂名,所以,他只是褫夺了汉王爵位,把他囚禁起来 。
《国朝献征录》记载: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 。及至,熟视久之 。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 。
即,一天,朱瞻基力排众议,坚持去大牢里看望自己的叔叔朱高煦,结果朱高煦作死,伸腿把朱瞻基绊了一个狗啃泥,朱瞻基气不打一处来,命人用300斤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然后在缸外燃起烈火 。没想到朱高煦孔武有力,差点将铜缸顶翻 。不过,朱高煦最终没有逃出朱瞻基的铜缸,结果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死后,他的儿子全部被杀,他这一脉绝嗣 。
文章图片
在宣德年间,朱瞻基平定了朱高煦之乱,意义很大 。其他藩王畏惧朝廷的势力,为了自保,纷纷交出仅有的兵权,朱瞻基因此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的政局,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
四、这个皇帝不好当
《明史·孝宗本纪》曾评价:
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
意思是,明朝有作为的帝王,一共只有五个,分别是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
朱佑樘
。这五位皇帝,对应的时代正好是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弘治中兴
。其中,由于明仁宗在位的时间太短,他的大多政策都是在明宣宗时期才得到落实,所以,所谓的“仁宣之治”,其实主要还是朱瞻基的功绩 。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朱棣在位22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巩固皇权、证明自己,他六下西洋、迁都北京、修筑皇陵、五次北征,攻打安南 。这些丰功伟绩,有些是极力扩张,有些是挥金如土,永乐盛世看似金玉其外,其实国库早已无米下锅,百姓们承担沉重的赋税,更是苦不堪言 。
朱瞻基毕竟是朱棣一手培养的,他登基后曾一度延续朱棣的铁腕风格,不仅御驾亲征蒙古,把蒙古兀良哈部落打得跪地请降,还派兵多次攻打安南的叛军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朱瞻基有些迷茫了,因为长时间的军事高压,固然能稳固帝国的对外影响力,但对王朝的百姓来说,却是苦不堪言的 。所以,朱瞻基开始思考,作为大明朝的帝王,他到底是应该为“国”立威,还是为“民”谋福 。
推荐阅读
- 姚广孝|“妖僧”姚广孝帮朱棣登上皇位,朱棣问他要何赏赐?姚:一个人
- 燕王朱棣|如果没有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的王朝能撑多少年?
- 燕王朱棣|挑衅朱棣的严重后果,就是越南二十年血泪亡国史
- 朱允炆|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 刘旦|汉武帝的儿子燕王刘旦,意图谋反,汉昭帝让其上吊自杀
- 燕王朱棣|朱元璋准备杀朱棣,被朱棣一封信吓得冷汗直冒:比他老子还无赖
- 朱棣|朱棣到底是谁的儿子?《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他亲生父亲是元顺帝
- 燕王朱棣|如果朱元璋活着,朱棣能成功吗?给他三个胆都不行
- 燕王朱棣|朱元璋在给朱棣剥橘子,马皇后却大惊失色:你爹要杀你快跑
- 燕王朱棣|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在北征蒙古部落回归途中将朵颜三卫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