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_历史|苏联的特殊阶层,钱多权大,却在客观上充当了苏联的“掘墓人”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 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 具有重大的冲击影响 。自1922年苏联建立时起 , 以英、美为首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 就想方设法地对苏联进行围堵 。面对众多敌对势力的“围剿” , 苏联一方面支持土耳其(凯末尔)、波斯、阿富汗、中国国民革命等力量 , 以打破列强封锁 。另一方面则极力强化自身制度 , 建立高度集权的制度体系 。
苏联_历史|苏联的特殊阶层,钱多权大,却在客观上充当了苏联的“掘墓人”
文章图片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 , 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准备革除积弊 。然而 , 当时利益集团的根基已经非常强大 , 而安德罗波夫的任期又过于短暂 。因此 , 安德罗波夫的改革 , 从根本上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与此同时 , 西方也加大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力度 。苏联的利益集团阶层 , 被西方的灯红酒绿所吸引 。
他们向往西方私有制 , 但苏联国家制度 , 又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 。
【苏联_历史|苏联的特殊阶层,钱多权大,却在客观上充当了苏联的“掘墓人”】于是 , 他们开始想方设法瓦解苏联体制 。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 苏联先是进行“加速发展”战略 , 后又推行“新思维”改革 。戈尔巴乔夫偏离方向的改革 , 正中了某些利益集团的下怀 。
在“多元化”、“公开性”等思潮的背景下 , 苏联的既得利益者们公开支持私有化、主张推行西方的代议制民主体系 , 
在客观上充当了西方的“代理人” 。80年代末~90年代初 , 利益集团阶层频频动摇苏联的国家根基 , 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瓦解 。
苏联_历史|苏联的特殊阶层,钱多权大,却在客观上充当了苏联的“掘墓人”
文章图片

苏联解体后 , 俄罗斯曾在1993年进行过相关统计 , 统计表明:在俄罗斯新银行家群体中 , 88.2%是前苏联的银行从业者;私有化机构中 , 42.8%由前苏联的企业高层把控;1991年以后的俄罗斯顶级商业精英中 , 有50%以上和苏联时代的利益集团存在联系 。
由此看来 ,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 , 利益集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 , 利益集团同样是“赢家” 。
参考资料:《苏联兴亡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