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清朝8位获谥“文正”的大臣,谁最牛?最牛不好说,最差倒很明显
“谥号” , 指人死后 , 后人按照其生平事迹予以的“或褒或贬或中性”的评价文字 , 乃系对死者一生的高度概括 。清朝时期 , 朝廷对于官员的“谥号”有着明确规定:1、一品大臣 , 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给予“授谥”;2、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 , 例不授谥 。
一般而言 , 清朝时期正途出身(翰林出身)或者获封“大学士职衔”的一品官员、享受一品待遇的封疆大吏才能获得“文”字谥号 。而在以“文”字开头的谥号中 , 又以“文正”最为难得 , 最为尊贵 。所以 , 自唐朝以后 , 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 , 梦寐以求的想要得到一个谥号 , 那就是“文正” 。对于清朝的文官而言 , 更是如此 。
当然 , 如此显贵的谥号 , 皇帝也不会轻易授予 , 必须拥有“正色立朝、德被后世”的品行操守;于朝中拥有极高声望、极高地位和特殊恩宠的“柱国之臣” , 才能获得皇帝特旨追谥“文正” 。
在清一朝的两百余年间 , 仅有8位大臣获得了“文正”谥号 , 如此谥号的含金量 , 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
第四位:曹振镛
乾隆年间 , 曹振镛官至“侍读学士” , 一个正厅级的高级秘书;嘉庆年间 ,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 兼工部尚书” , 成为兼任常委的住建部、水利部部长 , 行政级别为正国级;道光元年 , 成为朝廷首辅兼领班军机大臣 , 正式开始了长达15年的朝廷一把手生涯 。
曹振镛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 为何能身历三朝而不倒 , 而且能得道光帝如此信任和倚重呢?
无他 , 但多磕头 , 少说话耳!
曹振镛为官50余年 , 始终谨慎小心、唯唯诺诺 , 既没有突出政绩 , 也无大的过错 , 正应了后世对其的评价:“八方无事岁岁丰 , 无灾无难到三公” 。清官可敬 , 贪官可恨 , 但像曹振镛这种身居高位却毫无作为地“庸官” , 才是大清王朝真正的害群之马 。
可“英明”的道光皇帝偏就觉得曹振镛“人品端方、最可倚重” , 甚至在其死后还美其名曰“揆诸谥法 , 足以当‘正’字而无愧” , 予以了“文正”谥号 。
只是 , 曹振镛能得“文正”谥号 , 到底是褒奖 , 还是羞辱呢?
【文正|清朝8位获谥“文正”的大臣,谁最牛?最牛不好说,最差倒很明显】
文章图片
第五位:杜受田
杜受田 , 咸丰皇帝的老师 , 也是教导咸丰皇帝“藏拙示孝”以赢得皇位之争的关键人物 。
除去“帝师”这个尊崇身份外 , 杜受田还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 其所在的家族被后世称为“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 , 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 , 家世异常显赫 。
道光三年 , 杜受田延续了家族荣耀 , 以“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的傲人成绩 , 成功进入仕途 。助咸丰皇帝夺得皇位以后 , 杜受田被晋升为“吏部尚书”兼领“太子太傅衔” , 而后升任“协办大学士兼领礼部尚书” 。
根据《清史稿·杜受田传》的记载:
“受田虽未入枢廷 , 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 , 上必谘而后行 。”
推荐阅读
- 马化腾|清朝最厉害的商人,清政府都向他借钱,估计马云、马化腾都佩服他!
- 湘军|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
- 布政使|清朝时的“布政使”,放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信
- 岳钟琪|清朝岳钟琪,是投靠异族的汉奸,还是奠定中华版图的英雄?
- 清朝|满蒙联姻逐渐衰弱,暗藏清朝格局变化,反映满蒙汉三族地位变化
- 雍正|故宫发现清朝圣旨,雍正24岁儿子神秘消失,学者:雍正真狠心
- 康熙|康熙如果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也忌惮三分
- 学政|清朝学政官职不算高,为何很多人都说学政有与巡抚对抗的资本?
- 宁古塔|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