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清朝8位获谥“文正”的大臣,谁最牛?最牛不好说,最差倒很明显( 二 )
也就是说 , 杜受田的官职虽不显赫 , 也从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 , 但却能直接影响咸丰皇帝对军国大政、人事任免的决定 , 地位特殊、影响巨大 。
咸丰二年 , 杜受田病逝 , 咸丰皇帝“伏案痛哭 , 如丧考妣” , 并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前往祭奠 。除了将杜受田追谥为“文正”外 , 咸丰皇帝还给予了其一项极为特殊的恩宠 , 将其追封为“太师大学士” 。清代文臣能追赠“太师”者 , 唯杜受田耳;清代文臣 , 能追赠“太师大学士”者 , 唯杜受田耳 。
文章图片
第六位:曾国藩
曾国藩 ,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 , 被后世评价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 甚至被认为是“国人精神之典范” 。
同治三年 , 曾国藩率领湘军攻破南京 , 天平天国宣告失败 , 此时的曾国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期——坐拥江南财赋之地 , 手握三十万雄兵 , 天下督抚大半出自其门下 。如果此时的曾国藩挥师北上 , 能不能推翻晚清政权不好说 , 但绝对能造成致命打击 。
当然 ,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曾国藩 , 并没有这样做 , 但按照咸丰皇帝临终“克复金陵者 , 可封郡王”的遗命 , 凭借一己之力为大清强力续命数十年的曾国藩仅被晋封“一等毅勇侯”已属委屈 , 死后追赠“太傅” , 追谥“文正”也属必然 。
文章图片
第七、八位:李鸿藻、孙家鼐
为什么要将这两位“文正公”放在一块?
因为李鸿藻和孙家鼐并不是因为“正色立朝、德被后世”的品行操守 , 才被追谥“文正” , 而是因为一个惯例:
李鸿藻、孙家鼐皆以师傅得之 , 则成惯例矣 , 其人盖尚无大过 。
同治朝以后 , 曾任“帝师”的一品大员 , 如果没有大的过错 , 一般都能得到“文正”谥号 。当然 , 同治朝以后 , 也只有李鸿藻和孙家鼐两位帝师而已 。
文章图片
后记
“正色立朝、德被后世” , 至高无上的评价 , 不容挑剔的操守 , 能被追谥“文正”就足以说明了这个人的历史地位和巨大贡献 。但就8位“文正公”的生平事迹来看 , 曹振镛绝对属于名不副实 , 甚至和“文正”背道而驰的所在 。李鸿藻和孙家鼐这两位“帝师”虽然都没教出好学生 , 但一位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 强力主战;一位则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 也算“德被后世” , 总比曹振镛强了太多 。
所以 , 如果要为清代8位“文正公”排名 , 那么“临终唯余俸银八两”的汤斌 , 应属首位;而一生奉行“少说话 , 多磕头”的曹振镛 , 最适合垫底!
参考文献:《清实录》、《清史稿》、《清代通史》、《中国名人传》
推荐阅读
- 马化腾|清朝最厉害的商人,清政府都向他借钱,估计马云、马化腾都佩服他!
- 湘军|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
- 布政使|清朝时的“布政使”,放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信
- 岳钟琪|清朝岳钟琪,是投靠异族的汉奸,还是奠定中华版图的英雄?
- 清朝|满蒙联姻逐渐衰弱,暗藏清朝格局变化,反映满蒙汉三族地位变化
- 雍正|故宫发现清朝圣旨,雍正24岁儿子神秘消失,学者:雍正真狠心
- 康熙|康熙如果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也忌惮三分
- 学政|清朝学政官职不算高,为何很多人都说学政有与巡抚对抗的资本?
- 宁古塔|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关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