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乾隆帝十几个儿子,为何选择非嫡非长还资质平庸的十五子永琰?


乾隆|乾隆帝十几个儿子,为何选择非嫡非长还资质平庸的十五子永琰?
文章图片

而在以上三人之外,乾隆帝还有一个皇储的备胎人选,那就是皇三子永璋 。
之所以说他是备胎人选,还得从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说起,孝贤皇后是乾隆帝发妻,乾隆帝对她的感情是很深的,深到有多大程度呢?
深到在孝贤皇后死后,乾隆帝对于大臣是越来越严格,由宽变严,在皇子方面,就因为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表现不是那么悲痛,哭的不是那么伤心,大发雷霆的乾隆帝直接公开说出这二人绝无可能继承大统 。
对于皇长子永璜乾隆帝定义为:“从前以大阿哥断不可立之处,朕已洞鉴,屡降旨于讷亲、傅恒矣” 。结果是不到两年以后,皇长子是忧惧而终,等于是被活活吓死 。
对于皇三子永璋则是评价到“至三阿哥,朕先以为尚有可望,亦曾降旨于讷亲等 。今看三阿哥,亦不满人意,年已十四岁全无知识,此次皇后之事,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 。也是将三阿哥排除在继承人人选之外 。
乾隆|乾隆帝十几个儿子,为何选择非嫡非长还资质平庸的十五子永琰?
文章图片

不过乾隆帝这个“尚有可望”说明之前曾经考虑过皇三子永璋,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时间点,是孝贤皇后刚死之际,再往前几个月则是乾隆帝嫡次子永琮夭折 。
所以综合这个时间点,很有可能是在嫡长子永琏病故的乾隆三年到嫡次子永琮出生的乾隆十一年中间这几年,乾隆帝因为没有嫡子选择,所以不得不在庶子中考虑,于是皇三子永璋应该是在这个没有嫡子的空白期被乾隆帝认为“尚有可望”,成为备胎人选 。
而等到嫡次子永琮在乾隆十一年出生以后,皇三子永璋这个备胎自然被乾隆帝放弃,但没想到乾隆十二年年底嫡次子永琮夭折,没几个月以后,孝贤皇后又死去,这时候接连遭受丧嫡子和丧发妻打击的乾隆帝,已经处于崩溃暴走边缘,于是暴怒之下就将表现不佳的皇长子和皇三子给公开踢出继承人人选之列了 。
而除却皇三子永璋以外,其实十二皇子永璂也被乾隆帝考虑过,因为他的母亲是乾隆帝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所以他虽排行第十二,实际上是嫡子,而且还是嫡长子,因为前面两位嫡子已经夭折,毕竟乾隆帝在立储态度上,其实很长时间中还是持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态度,所以肯定考虑过他 。
乾隆|乾隆帝十几个儿子,为何选择非嫡非长还资质平庸的十五子永琰?
文章图片

这点从取名上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第一个嫡子永琏,“琏”字为承宗器之意,第二个嫡子永琮,“琮”字取宗社之意,第三个嫡子永璂,“璂”字亦有永固基业之意,这种待遇在其他皇子的取名上是没有的 。
不过到了乾隆三十年,在南巡途中,十二皇子永璂母亲皇后那拉氏因剪发而失宠,被幽禁于翊坤宫后殿,是不废而废,帝后关系的破裂也影响到了永璂,在乾隆帝眼里皇后那拉氏其实已经不是他的正妻,永璂的嫡子地位不只是等于名存实亡了,更是因为其母亲的行为,导致乾隆帝看他也不顺眼,于是自然被排除在继承人人选之外 。
而自从乾隆三十一年皇五子永琪病逝以后,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已经63岁的乾隆帝,终于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密定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储,这次还好,之前立谁谁死的规律没有落到永琰身上,永琰坚持到了即位,不然乾隆帝又要头疼到底选哪个皇子继承皇位了 。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的儿子夭折的夭折,早死的早死,只剩下7位皇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