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康熙错写1字,306年来为何无人改?还依旧挂在避暑山庄门上( 二 )


文章图片

其三 , 有避免错误 , 自查自省之意 。《避暑山庄后序碑》中:“若图已乐而人忘人苦 , 亦非仁人所为也 。”这说明了山庄文化中的自察自省 。康熙皇帝为了避免自己来到这避暑山庄贪图清净 , 便多加一笔表示自己来到这里要静思其过 , 闭门自省 。
《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称“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 , 睹松竹则思贞操 , 临清流则贵廉洁 , 览蔓草则残贪秽 ” ,这也代表了古代圣君为人的道理 , 看到兰芝提醒自己品德要修行 , 看到竹子提醒自己要刚正不阿 , 简约淳朴 , 看到清流则是提醒自己要清正廉洁 , 积极整治贪污腐败之臣子 , 看到蔓草就提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欢愉 , 这毫无疑问是一种自律自省的模范 。
承德避暑山庄|康熙错写1字,306年来为何无人改?还依旧挂在避暑山庄门上
文章图片

其四 , 用于警告值守的侍卫宫女等 , 避免心直口快泄露机密 。康熙初年 , 北方叛乱战事不断 , 康熙为平定战乱急于在塞外接近蒙古的地方营造一个巡视基地 , 便于皇帝“理政视事” , 这有利于边疆各民族上层人物朝见清帝 。而康熙皇帝多加的这一横 , 就是在警告那些在承德避暑山庄值守的侍卫 , 宫女等工作人员要避免这些朝廷要事 。
这样的想法也是有迹可循的 , 承德避暑山庄自建立以来 , 每位在位的皇帝几乎都会到此处理公文 , 解决朝廷政事 。承德周边 , 不仅有满人 , 蒙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围拢四方 , 皇帝在此避暑理政 , 十分便于少数民族王公首领以及那些王公贵族前来觐见 , 这些事务在避暑山庄更为合宜 。
承德避暑山庄|康熙错写1字,306年来为何无人改?还依旧挂在避暑山庄门上
文章图片

加上皇帝每年来此地的时间又是极其漫长的 , 来此地的次数也是十分频繁 , 少不了将朝内大事搬于此地与大臣商议 。所以康熙此举其实是在告诫避暑山庄的那些工作人员 , 切不可声张此事 , 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该回避的事情就应该遵守本分 , 不该听见不该看见的更是要充耳不闻 , 严格保密 。
康熙皇帝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 , 自己当年“错写”的这一个字 , 就因为自己的身份尊贵 , 引得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浮想联翩 。试想如果是普通人写错一个字 , 那大家都会觉得是他一时疏忽大意写错了字 , 但就因为康熙皇帝的文韬武略博学多识 , 人们不会觉得这是他的败笔 , 反而为他增添了许多内涵 。
承德避暑山庄|康熙错写1字,306年来为何无人改?还依旧挂在避暑山庄门上
文章图片

“仁者见之谓之仁 , 智者见之谓之智” , 笔者的判断也只是个人猜测 , 毕竟这么久远的事情 , 我们无从考问 , 只能根据历史的记载加以揣测 。
文/林伯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