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_历史|被黑得最惨的中国人,开创了中国一个盛世,去世时,朝鲜举国哀悼( 二 )


朝鲜_历史|被黑得最惨的中国人,开创了中国一个盛世,去世时,朝鲜举国哀悼
文章图片

李善兰编写的著作
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与清初的西学东渐是完全不同的,明朝末年,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因为明朝皇帝根本就没有参与到西学著作的翻译与学习中,明朝时期的西方科学并不是深藏宫禁,明朝皇帝是让西方传教士与当时的士大夫互相交流,而不是让他们与自己交流,明朝皇帝的做法非常有利于科学知识在士大夫中间的传播,并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在清朝,情况是恰恰相反的,在清朝,西方传教士更多的是与皇帝交流,而不是与士大夫交流,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明朝皇帝不喜欢管“闲事”的态度,反而有利于科学的传播 。在明朝,民间诞生了很多的科学巨著,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等,但是,我们在康乾盛世时期的清朝,却发现不了一本民间的科学巨著,这说明清初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宫廷,被皇家独揽,正如梁启超所说:“就算他(康熙皇帝)不是有心窒息民智,也不能不算作他失策 。”
清朝统治者把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学仪器,当作欧洲人进贡的皇家礼器而加以收藏,并没有将这些仪器用作科学研究,康乾时期,清朝宫廷深藏的科学仪器,多达千件,大量的望远镜被搁置在一边,直到清朝灭亡的那一刻,这些科学仪器都没有产生过实际的作用,更没有推动清王朝走向富强,如今,它们都成了文物了 。早在明朝的时候,徐光启就认为制造科学仪器,对于天文观察非常的重要 。
第三:被遗忘的明朝盛世
《明史》是清朝官修的史书,主要的编撰人是张廷玉,直到乾隆年间才正式刊行,编纂《明史》的时间,前后长达100多年,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不断修改《明史》呢?因为“清室之先,起于明之建州卫 。”明朝和清朝,在中国古代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这两个朝代曾经共存了一段时间,而且这段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这一年,是明朝的万历四十四年,1644年,明朝灭亡,但是,南明也存在了较长一段时间,所以,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与万历、天启、崇祯几乎是同时的 。清朝修《明史》之时,为了论证自身取代明朝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往往对明朝后期的皇帝进行贬低,“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论断,其实是为了显示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如果明朝这个时候,还处于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就失去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了 。“清室之先,起于明之建州卫 。”努尔哈赤本是明朝的官员,他起兵反明,在中国古代,还存在对皇帝不忠的问题,所以,清朝一方面贬低万历皇帝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极力隐讳“清室之先,起于明之建州卫”的事实 。
朝鲜_历史|被黑得最惨的中国人,开创了中国一个盛世,去世时,朝鲜举国哀悼
文章图片

万历皇帝举行朝会时的情景
《明史》在刊印之前,康熙、雍正、乾隆都看过,清朝皇帝有时甚至会亲自修改《明史》,对进呈上来的书稿,提出不同意见 。
万历十七年(1588年),万历皇帝开始怠慢朝政,史称“万历怠政”,在此之前,万历朝的局面是非常好的,史称“万历中兴”,如《明实录》记载道:“皇上临御十年,纲纪修明,中外奉法,仓库充盈,四夷宾服,足称治安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万历怠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被后世的史书夸大了 。
朝鲜_历史|被黑得最惨的中国人,开创了中国一个盛世,去世时,朝鲜举国哀悼
文章图片

大臣受到万历皇帝册封时的情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