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27张晚清的罕见老照片:一边一夫一妻,一边纳妾成风!
话说,在电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古代人都是三妻四妾,过得潇洒快活 。事实是并非所有人都能三妻四妾 。
文章图片
明朝时期,朝廷依然贯彻着平民百姓不准纳妾的规定,但是很多有钱人家往往会通过招帮工、奶娘来钻空子 。
文章图片
在原则上,清朝平民也是不得纳妾的,但是考虑到传宗接代,允许男子40岁还没孩子的可以纳妾 。
文章图片
辛亥革命后,颁布法律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是民间纳妾成风,就连许多高级官员也是如此 。
文章图片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一夫一妻制度才真正实行起来 。
文章图片
正在劳作的木匠 。
文章图片
1890年,李鸿章与儿孙辈合影 。照片下方的文字清晰介绍了拍摄背景: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天津紫竹林武齐照相馆的日本摄影师吉川桂次拍摄于直隶总督府内 。当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驻节天津 。
文章图片
坐在华盖下的大臣 。那个像伞一样的华盖,是古代帝王、大臣出行时专用的礼器,象征着权力地位 。它的用料、色彩、尺寸,是区分官职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 。持华盖的人要使其前倾,罩在大臣的头上 。不过,虽然有华盖和护卫加持,这位大臣看上去并没有威风凛凛的形象 。
文章图片
山东某地的英国传教士合影 。这些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穿上了当时老百姓的服装,看上去竟然毫无违和感 。他们在装扮上入乡随俗,也是为了高效传教,这样更有利于与本地人打交道,所传播的教意自然更容易被接受 。
【晚清|27张晚清的罕见老照片:一边一夫一妻,一边纳妾成风!】
文章图片
1901年,跷着二郎腿拍照的女子 。这名女子的拍照姿势,有意突出自己的“三寸金莲” 。我们现在觉得缠足不可思议,既不美也不健康,但在当时的社会认知里,小脚是美丽女人的首要条件,在华北很多地方,大脚女子很可能嫁不出去 。
文章图片
两名女子正在推石磨 。正对镜头的女子裹小脚、穿弓鞋,行走不便,干体力活对她来说很勉强 。石磨是那个年代农村人家都有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变成可烹饪的面粉,磨面工序必不可少,当然,这种方式磨出来的面粉非常粗粝 。
文章图片
1901年,直隶献县知县吴焘 。这就是传说中县太爷的形象 。晚清留下照片的知县非常少见,吴焘之所以能留下影像,是因为他与当地的传教士葛光被是朋友,托洋人的福拍了照片 。
文章图片
1901年,直隶某地官员与八国联军军官合影 。右边的洋军官侧对镜头,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
文章图片
1892年,福州,四名儿童在一个庭院里合影,身边是一盆盆盛开的菊花 。
文章图片
1904年,一位精心修饰过眉毛的妇女 。她的着装带有浓厚的晚清时代特色 。她头上戴的抹额、身上穿的袄裙,都是传统风格,但在细节上已经不是那种宽大的形制,而是更加紧身,能突显女性的身材曲线 。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