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直到唐宋时期经济愈发稳定,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阿拉伯和埃及地区的棉花和棉花纺织技术也传入了我国 。那时候阿拉伯人将非洲黑人俘虏作为征战中亚的兵力,而唐朝在征战西域之时就将这些黑人俘虏作为家奴,唐朝人称其为“昆仑奴”,而这些昆仑奴就将品质更好而且更加高产的棉花种子带进了唐朝京城,由此棉花种植园开始大量出现在了中原地区,而棉花纺织品也就开始在相对较多地出现了 。
但此时的棉花只用来制作衣物,而且价格依然很高,普通人家虽然也买得起了,但到底还是奢侈品 。直到元朝时期蒙古人设置了专门的木棉提举司,开始以制度作为保障大量生产棉花,棉花才慢慢开始变得亲民 。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在这种情况之下,到了明朝时,棉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作物了 。随着棉花价格的降低,人们随手就能买上好几斤,因此棉被也就在此时出现了 。在明代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中就记载,彼时已经是“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足见当时的棉花产品已经全国通行,人们在冬天也就有了更加好用的御寒之物了 。
>>明代以前的御寒手段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明代之前古人的御寒手段其实也是很多的,总的说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供热,一种是保暖 。
>供热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关于供热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烧柴,一个烧炭 。早在秦汉时期,彼时就已经出现 了一种名为“火墙”的东西,跟西方的壁炉和我们现在的炕相似,通过烧柴和烧炭的方式来给整个屋子供热 。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而局部供热上,古人则制作了火盆、熏炉、手炉、火炉等等工具,此外古时候还有一种叫做“汤婆子”的工具,其实就是用铜或者锡制成的一种密闭容器,上了开水之后能够长久供热,用来焐被子极其理想,在黄庭坚的诗里有一句“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这里面的“脚婆”就是“汤婆子”,能够夜夜睡到天明,看来还是十分惬意的 。
>保暖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而产生热量之后,古人就要想办法让热量不会快速逸出,而各种保暖的方法也就出现了 。比如在《汉宫仪》中有记载——“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指的是在房屋之内涂上一层使用花椒和泥土制成的特殊涂料,能够帮助整个房屋保温 。
而至于人身上,富人则使用丝绸锦缎,穷人则使用葛麻等制品作为衣服帮助保暖,此外,古人还会使用各种兽皮或者动物毛发来帮助取暖,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救寒莫如重裘”,其中的“裘”就是一种兽皮大衣了 。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除了这些常规手段之外,古时候的王公贵族还会使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取暖,名叫“妓围取暖”,使用的是人的体温 。唐玄宗的弟弟申王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叫一群宫女簇拥到自己身边贴身取暖,实在令人瞠目 。
>>结语
明朝|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古人是怎样过冬的?古人的智慧真是高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古人的取暖方式其实十分多样,而棉被出现以后,他们就找到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取暖方式 。但即便如此,古时候因为战乱等等原因,古人并不能总是安稳地在家里的棉被中度过严冬,因此冻死饿死者不少,所以杜甫才有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