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吗?别被电视剧骗了,现代人难以接受( 二 )
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靼漂流记》一书 。书中这样描写清人:“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 。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 。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 。”
文章图片
按理说这样的发型放在今天是绝对接受不了的,当然当时的众多汉人也接受不了,那么为何清朝统治者为何会对辫子头颇为青睐呢?
其实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习惯 。作为游牧民族,长年生活于马背之上,以打猎为生 。很多人常说蒙古族的游牧民族不也是多披头散发的吗?这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满族生活的地区所致,因为地处大兴安岭地区,所以长年需要到树林里面打猎,而头发太长太多则会给他们造成诸多的麻烦,比如会遮挡视线或者在骑马之时刮到树枝之上,因此他们不可能会披头散发,只能选择适合他们的发型 。
文章图片
当然也有人认为既然怕麻烦,为何不剃成光头,而是留个一小撮头发呢?那是因为满族人相信辫子是魂魄栖息的地方,这是他们的信仰所在,就算是战死沙场也要把辫子带回家乡埋葬,因为尸体带回家实在不太现实,因而将辫子带回家倒也不妨是一个有意义的形式 。
而在入主中原之后,除了强迫汉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之外,满族本身也开始学习汉人的文化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当剃发之俗被许多人慢慢接受了之后,清政府对此的管控自然不再严格,辫子的形式也便开始逐渐多样化,甚至于开始与清朝的传统样式相背离 。在当时的形势下,很多人开始自觉地进行辫子蓄发,就是还是保留辫子头的传统,但是辫子留的面积不断增大,从早期的鼠尾向猪尾再向牛尾不断转变,最终形成了晚清末期的样式,也就是我们今天大多数人所认知的辫子头形式 。
文章图片
辫子头清洗的繁琐性
要蓄辫子头,很麻烦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如何给它进行清洗,当时的生活有限,肯定不能像我们今天这样三天两头洗个头发,而且辫子本身就很难打理,况且还是很长的辫子 。因此当人们真正了解了这些留着辫子人的生活之后,可能对这种形式便不再向往 。
当时英国有位传教士叫安德鲁,亲眼目睹了一个中国人清洗自己辫子的全过程,对方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自己已经一年没洗头了,这次准备好好清理一下 。就在他解开辫子的时刻,一股酸臭的味道扑鼻而来,头发里的灰尘四处飞扬,还掉出了几个小虫子,传教士看到这样的情景,忍不住当场呕吐 。
文章图片
这是当时社会中的常态,没有人会多用心地去打理自己的辫子 。当时社会中的众多普通老百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没有时间去打理这些头发 。就从今天女生长头发的洗漱来看,要想让头发干掉动辄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当时的社会之中还没有吹风机等用品,而且他们的头发更长,洗漱打理起来就更加麻烦 。因此一年不洗也是正常,家境稍微好一点的可能也是得几个月洗一次,毕竟这处理一次实在太过麻烦 。
对于清朝的官员们来说,这种情况还会稍微好一点,因为他们每隔十天会有一个叫做“休沐”的假期,专门来让他们洗漱清理他们的辫子 。但是如果碰见皇室之人的去世,尤其是要发以国丧时,他们也只能百天之内不允许洗头,而头发自然也会发痒发臭 。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