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前段时间 , 网络上流行着这么一段话:民国虽是乱世 , 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浪漫且风华绝世的时代 。对于此话 , 我不敢苟同 。没错 , 民国上承清朝 , 下启新中国 , 确实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底层人民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 , 当时的主流文学名著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民国社会民不聊生、剥削严重、灾祸不断的事实 。
但最悲惨的莫过于黄包车夫了 , 这份职业作为贫苦百姓的无奈之举 , 必然带着大量的血和泪 , 他们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要从早跑到晚 , 相较于流浪街头 , 拉黄包车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三、黄包车夫的悲惨结局
有一部名著用整篇的笔墨反映了车夫悲惨的一生 , 这部名著就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 祥子悲惨的一生也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 他三次买车又三次失车 ,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 , 可命运却反复捉弄他 , 最后他终于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 , 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
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 , 我时常在想:到底是怎样吃人的社会 , 才能让一位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年轻人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祥子”这个人物也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在死亡线上挣扎徘徊的车夫们 , 他们是旧社会最大的受害者 。
由于黄包车单价并不便宜 , 车夫想买下来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并非易事 , 所以他们只能从车行租车并按时缴纳租金 , 车行老板层层压榨 , 最后分到车夫手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分钱 ,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 一切都显得如此冷漠无情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车夫们大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 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民 , 身上可能还有沉重的赋税 , 他们既没有金钱也没有背景 , 拖家带口来到陌生的城市 , 天真的以为来到城市就代表着跳出土地的束缚 , 但等待着他们的实际上是更加凄惨的深渊 。
而后随着大量的劳动力涌入这个行业 , 黄包车数量已经远远跟不上使用人数的需求 , 一般情况下是两个车夫共同使用一辆车 , 更有甚者三人甚至四五人合用一辆车 , 换句话说 , 这四五个人的经济来源全部来源于这一辆小小的黄包车 。
人力车夫虽饱受外国人的诟病 , 外国人认为车夫们干的活是“牲畜式的劳动” , 但就拿当时中国无数的贫苦劳动力来说 , 这条路是万般无奈也是别无他选的谋生路 , 他们既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
据1935年的杂志报道 , 中国各大城市人口快速暴涨 , 大量的农民迁入 , 当时因工业没落而下岗的工人也不在少数 , 如此一来竞争就更为激烈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由于这种时代背景 , 城中的交通方式与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可谓是大相径庭 , 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 城市中汽车和有轨电车数量不但没有增加 , 增加的反倒是黄包车的数量 , 人力大行其道 。但是车夫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为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进一步得到改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