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二 )


在车行老板的压榨下 , 车夫们只有没日没夜地干 , 才能交得起租金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 , 大街上总是能见到车夫们劳碌的身影 , 并且当时马路条件十分糟糕 , 长时间在外会导致大量尘土进入人的肺部 , 对身体不断的高强度使用也导致了日后的病魔缠身 。
据记载 , 车夫们一生的平均年龄几乎不超过40岁 ,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最多只能干十年 , 之后就会因身体原因被车行淘汰 , 最后体力尽失、筋骨烂掉 , 一个人悲惨的死去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在车夫这个队伍中也不乏曾经家世显赫后来家道中落的人 , 比如清朝曾经的郡王爱新觉罗·晏森 , 他是大名鼎鼎的爱新觉罗·代善的后代 , 本可以享受一世的荣华富贵 , 可惜武昌枪声起 , 清朝覆灭了 。他失去了所有 , 只能加入了车夫的队伍中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苦恼 , 也并没有自卑 , 他对待客人十分热情 , 所以很多人都来照顾他的生意 , 专程来坐他的车 。但毕竟像他这样的人是少数 , 大多数还是农民或工人 , 在温饱线上挣扎 。
总而言之 , 大多数车夫都是用自己的身体来赚那为数不多的钱 , 他们二三十岁的年纪却有着六七十岁的身体 , 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摧残也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 最后孤独的死去 。
四、结语
车夫们悲惨的遭遇其实是当时所有底层人民的缩影 , 一生不停地跑 , 跑到衰竭而死 , 其他行业的底层人民又何尝不是这样 , 一生不停工作 , 到最后却得不到善终 , 这就是民国时期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 。
黄包车|黄包车夫的悲剧人生:一直跑到衰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文章图片

鲁迅曾这样形容当时黑暗的社会:“各处是壁 , 然而无形 , 像‘鬼打墙’一般 , 使你随时能‘碰’” 。足以说明当时民国统治的黑暗程度 。车夫们的一生是悲剧 , 民国的黑暗统治对于人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