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亚马逊“大棒政策”背后,中国卖家被区别对待?( 二 )


“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上纲上线。相比国内电商平台,亚马逊在监管合规,货物物流、仓储,消费者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普遍要更高,甚至有显著差距。比如针对虚假评论,我们平常在国内电商平台购物时,经常会发现商家随商品附一张卡片,‘五星好评可以返两元’,这样的做法比较普遍,但是对于亚马逊来说,这就是违规行为。”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主任杜国臣认为,亚马逊这次“封店”依据的规定一直存在,但是以前平台核查不是那么集中,也没有那么严格。
大卖成封店“重灾区”
有深圳主营小家电、电子产品的大卖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公司跨境电商年销售额约60亿元,有36亿元在亚马逊上实现,这一轮“封店潮”中,亚马逊平台全部销售渠道均被封杀,等于摧毁了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半壁江山。
“有一位大卖在亚马逊上的年销售额为26亿元,这次被封杀了9个账号,大约涉及10亿元销售额,已经导致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老板欲哭无泪。”王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亚马逊“封店”有一个特点,例如可能涉嫌不合规销售的商品只有一款,年销售额两亿元,而卖家某个账号的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亚马逊会将账号资金全部冻结,导致一些大卖被冻结资金体量较大,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会面临银行抽贷,供应商不断催款,与员工的劳动纠纷增多,可能使一些企业直接倒下。”
由于有棵树大量资金被冻结,天泽信息计划拍卖天泽星网大楼偿还银行债务。
而据深跨协摸底统计,包括上下游在内的跨境电商产业链损失可能达到千亿级。目前只要是做品牌的头部卖家,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几乎都会受到“封店潮”波及。
王馨提到一个比例,“今年5月份以来,亚马逊已经关停约5万个账号,大概95%以上为中国卖家,目前还在持续关停中,尚未看到其他国家的卖家受到如此程度的影响。”这被她视为亚马逊这一轮“封店潮”主要针对中国卖家的证据。
“亚马逊作为电商平台,从自身利益考虑,平台上的中国卖家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其有意封杀中国卖家的动力不会那么强,亚马逊对平台卖家大概15%的抽成比例也比一般国内电商平台都要高。”杜国臣认为,亚马逊今年采取大规模“封店”和短时间内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有直接关系,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中国卖家占比不断提高,所以产生的问题也必然更多。
2020年,亚马逊净收入3861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来自第三方商户的收入为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
“亚马逊每年要在中国举行1000场招商会,平均一天三场,周末无休。”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亚马逊在中国的招商非常积极,只是随着中国卖家占比提高,新店的审批周期变长。
根据第三方机构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中旬,亚马逊第三方商户中大约49%的卖家来自中国。而亚马逊大卖中,近四成来自深圳,客观上造成深圳大卖成为此次“封店”重灾区。
当然,亚马逊本身的“封店率”也不低,按照王馨的统计,亚马逊连续5年封店的比例都达到35%,而国内一些主流电商平台这一比例大概是8%~10%,美国其他一些进入门槛较高的电商平台这一比例甚至会低至1%左右。
其实,亚马逊历史上也有过多次针对中国卖家的“封店”事件。第一次发生在2015年,针对国内婚纱卖家,此后又先后针对平衡车、移动电源和口罩卖家。有跨境电商业内人士这样总结这四次封杀的特点,针对某一特定产品,在产品专利、质量等问题上指责中国卖家。“比如2015年中国卖家出口婚纱的售价约为每件200~300美元,国外厂商的产品则要卖到两三千美元,确实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但亚马逊封店时给出的理由是‘设计抄袭’,归结为知识产权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