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夷陵之战刘备带了九员大将,只可惜5人在打酱油,否则结局可改写

“冲动是魔鬼”,这话确实是一点不假,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特别,就是特别能“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是拿捏得死死的 。就像三国时期刘备一样,在他势力最薄弱的时候,他去投奔别人,先借力发力 。最终呢?成为雄踞两州的人生赢家 。
刘备|夷陵之战刘备带了九员大将,只可惜5人在打酱油,否则结局可改写
文章图片

当时,黄权提出,要以他为先锋部队,带领水军去探一下吴人的虚实 。但是刘备却直接拒绝了黄权的战略,而是由他本人亲自带头去攻打东吴 。这一点,在战略之上来看,刘备他显然是做得不妥的 。《三国志》: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刘备当时没有采纳黄权的建议,可能考虑到两个原因,第一是刘备小视东吴没有人才 。第二个就是,抱着报仇心切太过心急 。
在拒绝黄权之后,刘备让他带着1万余精锐,在江北兵线防御曹魏突袭 。在夷陵之战打响之后,黄权也并没有参与到刘备的战斗之中,因为东吴兵马已经截断了黄权的进军之路 。因此,综合来看,黄权手上的1万余兵马,是根本没有投入到夷陵之战中的,算是一个在打酱油的部队 。
而黄权也并未在夷陵之战中立功,站在功劳的角度来看,黄权算是在打酱油!
第二人,辅匡
辅匡加入刘备的时间不算短,乃是刘备在入川之时便已经跟随刘备了,算下来也快要满小十年了 。而且刘备对他也是蛮信任的,当时打下成都之后便任命辅匡为巴郡太守 。《三国志》:益州既定,为巴郡太守 。而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辅匡作为刘备的别督,与东吴陆逊率领的将领对峙 。
刘备|夷陵之战刘备带了九员大将,只可惜5人在打酱油,否则结局可改写
文章图片

不过辅匡为人憨实,在夷陵之战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价值,在刘备失利战败之后,辅匡只是保着撤退而已 。因此,辅匡在夷陵之战中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说得难听一点,他其实也是在夷陵之战中打打酱油 。对事情的成败,丝毫没有起到一丢丢作用 。
第三人,廖化
廖化因为之前关羽战败无奈而归入江东,不过作为多年跟随关羽的老兵,廖化他并没有放弃返回成都 。于是廖化便使用了“诈死计”,从而成功回到了蜀地,不过在半道之上,他却遇到了刘备所带的东征大军 。
本来廖化此前效命于关羽帐下,算是一号大将 。此次又历尽艰辛回到蜀国,刘备当即就封他做了宜都太守 。并且让廖化跟随自己一同去讨伐东吴,刘备素知廖化的忠义,因此他安排廖化做了“别督”,在自己手下算是鼎力大将了 。
刘备|夷陵之战刘备带了九员大将,只可惜5人在打酱油,否则结局可改写
文章图片

当时刘备手下的别督都是主要负责与吴军对峙,算得上是刘备的主力大将 。不过,当时刘备以吴班为疑军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企图引诱出吴军,然后与其决战 。不过,这个计策被陆逊看破!后来,陆逊反而让人用火攻之计攻破刘备大营,如此一来刘备猝不及防,很快失利 。
而廖化当时也是一样,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吴军攻破了军营 。怎么办?只能保着刘备,与吴军且战且退,最后回到蜀地 。廖化虽然有心为上将军关羽报仇,但是最终还是有心无力,在夷陵之战中只是走了一个过场 。
第四人,陈式
说到陈式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不过,此人曾经作为刘备的先锋大将,与吴班一起去对付东吴诸将 。从性格上来讲,陈式这个人有点类似于后期的王平 。他的性格非常稳重,说难听一点就是上司让他做什么他就执行!哪怕这个战略是有问题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