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东晋最大的农民起义——孙恩卢循起义:王谢世家走向衰落的起点

唐朝时期的刘禹锡曾写下一首《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通过对乌衣巷、朱雀桥的描写 , 反映了过去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衰落 。王谢家族的衰落是一段漫长的历史 , 中间有政权的变化、战争的打击以及科举制的推行等因素 。而东晋末期的孙恩卢循起义 , 则是两大家族衰落的起点 。
一 , 东晋的士族统治
所谓的士族 , 也就是世家大族 , 也被称为“门阀” 。士族的前身是战国时代的士人 , 在汉朝时期 , 他们通过兼并土地、垄断仕途等成为了豪强地主 。东汉后期 , 豪强地主已经成为了世家大族 。到魏晋时期 , 王朝的建立也必须依靠士族的支持 , 而士族也在国家政权中获得了特权 。曹魏出台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一项保护士族特权的制度 , 特权的保护下 , 社会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
东晋|东晋最大的农民起义——孙恩卢循起义:王谢世家走向衰落的起点
文章图片

孙泰被杀后 , 他的信徒就传播他“蝉蜕登仙”了 , 并且分封支持逃亡海岛的孙恩 。399年 , 主持政局的是司马元显强制在浙东征兵 , 企图组建能够和北府兵、荆州兵抗衡的武装力量 。司马元显的征兵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抵制 , 于是只能向低级士族开刀 。低级士族受到了压迫和排挤 , 于是选择起兵反抗 。
就在当年10月 , 孙恩乘机带领信徒从海岛起兵 , 攻破了上虞、会稽等地 , 部队发展到了几万人 。于是江南八郡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 起兵响应 。“旬日之中 , 众数十万” , “畿内诸县 , 处处蜂起” 。在这次起义中 , 会稽内史王凝之、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谢逸、乌程令夏侯愔等被杀 , 吴国内史桓谦、临海太守新蔡王司马崇、义兴太守魏隐、南康公谢明慧、黄门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等遭到杀害 。
东晋|东晋最大的农民起义——孙恩卢循起义:王谢世家走向衰落的起点
文章图片

魏晋士族地望分布
孙恩的起义严重危害了谢氏集团的利益 , 于是东晋派遣北府兵的首领——谢琰为会稽内史兼督吴兴、义兴军事 , 去镇压起义 。北府兵在刘牢之等人的带领下不断击溃孙恩的部队 , 孙恩被迫退守海岛进行休整 。400年五月 , 孙恩卷土重来 , 攻破上虞、山阴等地 , 杀谢琰及其二子 , 谢氏集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此后 , 东晋再次派遣北府兵镇压 , 孙恩再次退守海岛 。401年 , 孙恩再次进攻浙东 , 此次战役攻破了扬州、丹徒等地 , 俘虏高雅之等北府兵高级统帅 , 但是在和刘裕的会战中三战三败 , 不得已再次退守海岛 。
此后 , 东晋加强了沿海的防务 , 孙恩军队难以获得补给了 。402年 , 孙恩的部队在海岛发生了瘟疫 , 损失大半 。402年三月 , 孙恩孤注一掷进攻临海 , 结果遭到失败 。孙恩和部下的百多人选择投海自尽 , 于是当地人们都传说孙恩成为了“水仙” 。经过此役 , 宣告孙恩起义的失败 。
三 , 卢循起义
孙恩投海自尽后 , 尚有起义军数千人 , 他们共推孙恩妹夫卢循为首领 。卢循也是来自于北方的低级士族 , 他的祖先卢湛是西晋经学名家 , 曾在石赵朝廷中任职 , 后被冉闵所杀 。350年 , 卢氏南渡江南 , 后来卢循娶孙恩之妹为妻 , 两家形成了亲戚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