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权|得物困于潮流

编辑导语:得物APP的发展与潮流市场的兴起有很大关系,然而另一方面,若只是跟随潮流,得物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那么,得物后续要如何把握好自身与潮流市场的关系、把握好自身平台的定位、把握好内部与外部的平衡?本文作者就得物的发展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定价权|得物困于潮流
文章插图
到现在乔先生回忆起大学时候和同学的炒鞋经历,那句“涨价了我就卖,不涨价我就自己穿。”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当时因为喜欢潮牌,动辄上千的价格让他每个月生活费都十分紧张,而炒鞋的念头也正是因此而诞生。
当时正值炒鞋火热,限量发售的球鞋原价不到千元,转手价格就突破五位数。和乔先生一样想要借此小赚一笔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时刻盯着鞋价起伏,像极了交易所里的股民,低点买入高点卖出,一个个俨然“鞋圈巴菲特”。
一、得物之崛起而这些“鞋圈巴菲特”们交易的工具,就是之前叫“毒”,后来改名为“得物”的平台。
根据久谦中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得物App的MAU为8100万,月增速保持在8%上下,而DAU也达到1200万人次。另外,得物App在手机应用商店中的下载量也已经超过2.4亿,俨然成为国内潮流平台内的独角兽。
而得物之所以可以成为独角兽,和潮流市场有着绝对而且多个层面的关联。
首先是潮流市场的兴起给得物、识货等平台带来了机会。因为消费主力军向Z世代转移,同时因为他们更注重“兴价比”的消费属性,让潮鞋、潮玩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而根据中信证券的报告测算,2020年潮流消费市场已经超过千亿,并且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其次是因为供需不对等而生的倒卖生意。因为潮鞋等产品往往是限量发售,但是追求潮流的消费者数量却很大,经常会引发排队哄抢的事件。而这种供需不对等也让二手加价倒卖行为成为潮流市场中的一种常态,也有很多人愿意为此消费。
最后是得物独树一帜的鉴定团队。因为二手倒卖行为中存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等,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而且价格昂贵的潮流产品可以算是另一种奢侈品,售卖假货带来的权益伤害就会更大。
而得物提供了专业的鉴定团队,通过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来增加二手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专业的鉴定团队在为消费者带来安心的同时,也保证了得物平台在消费者层面的认可度,稳定了壁垒。
二、得物困于潮流由此可以看出,得物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成为潮流市场中的电商独角兽,和潮流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助力得物成长的潮流市场,在得物经过成长之后,却也逐渐成为了得物的困顿。
只能跟随潮流但是不能制造潮流,是得物受困于潮流市场的最直观表现,而这也将给得物带来多方面的发展限制。
一方面是得物将在和市场情绪的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基于潮流市场中二手交易诞生的得物,因为处于交易过程的后期环节,所以只能在潮流明确形成之后再去进入。这使得得物平台中售卖的产品并不是完全受到平台控制,而是被动出现。
而这种被动的关系,会加大平台中商品的运营难度,因为谁也拿不准下一股风尚会从何而起,就比如前阵子谁也不会料到,鸿星尔克可以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成为消费的主流趋势。也就是说,这种被动的关系给得物平台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其发展。
另一方面是得物就算成为国民级APP,也难以掌握定价权。同样是因为这种被动的关系,让潮流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市场的消费情绪手中,而不是得物平台。但是得物的盈利模式和产品定价权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定价权的缺失也会影响到得物未来的盈利情况。

推荐阅读